词典 牛黄 牛黄的意思
niúhuáng

牛黄

简体牛黄
繁体牛黃
拼音niú huáng
注音ㄋㄧㄡˊ ㄏ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ú,(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例句】: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例句】: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组词】:牛气。(4) 姓。

huáng,(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组词】: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黄灾。治黄。黄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例句】: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组词】:事情黄了。(5) 姓。

基本含义

指治疗疾病的良药或神奇的药物。

牛黄的意思

牛黄 [niú huáng]

1. 在消化器官(牛及某些反刍类的消化器官)中发现的各种结石,可用作药物或颜料。

[bezoar;]

牛黄 引证解释

⒈ 牛胆囊中的结石。为珍贵的中药。产于 陕西、甘肃 两省者为西黄,产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者为广黄。有强心、解热等作用。现已可人工合成。

《后汉书·延笃传》:“大将军 梁冀 遣客齎书诣 京兆,并货牛黄。”
李贤 注引《本草》:“牛黄味苦,无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鷄子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黄》﹝集解﹞引《别录》:“牛黄生 陇西 及 晋 地,特牛胆中得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黄》﹝集解﹞引《别录》:“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按《宋史》云:宗泽 知 莱州,使者取牛黄。 泽 云:‘方春疫癘,牛饮其毒则结为黄;今和气流行,牛无黄矣。’观此,则黄为牛病,尤可徵矣。”
《红楼梦》第八四回:“如今的牛黄都是假的,要找真牛黄方用得。”

⒉ 牡丹的一种。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牛黄亦千叶,出於民 牛氏 家,比姚黄差小。

真宗 祀 汾阴,还过 洛阳,留宴 淑景亭,牛氏 献此花,名遂著。”


国语词典

牛黄 [niú huáng]

⒈ 一种中药。多从病牛胆中取得,具有解热、解毒、强心的功效,可治惊痫及小儿诸病。


牛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丑宝释义:牛黄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黄》。
    • 2.
      樟木散释义:一种上为细散,入牛黄、麝香令匀的别名三木节散的药品。
    • 3.
      牛黄狗宝释义: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 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 4.
      甲错释义:⒈甲壳交错混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多出 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殻重迭……近年 茅山 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⒉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於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 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何垠 注:“甲错,谓血蹟乾涩,不细不平也。”
    • 5.
      瞿卢折娜释义:牛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黄》。
    • 6.
      科买释义:征购。 宋 董弅《闲燕常谈》:“时户部下提举司科买牛黄,以供在京惠民和制局合药用,督急如星火。”《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十五年十月﹞己丑,再罢诸州科买军器物料三年。”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上》:“河东路 财赋不充,官家有科买,则物价腾踊,岁为民患。”
    • 7.
      镇惊锭释义:名称:镇惊锭 别名:镇惊锭 组成:全蝎4分,僵蚕3分,朱砂3分,牛黄4分,冰片4分,黄连4分,天麻2分,胆星2分,甘草2分。
牛黄是什么意思 牛黄读音 怎么读 牛黄,拼音是niú huáng,牛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牛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