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纸 [má zhǐ]
1. 一种大部分以黄麻为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
英[jute paper;]
麻纸 引证解释
⒈ 用麻的纤维做成的纸。
引《新唐书·艺文志一》:“大明宫 光顺门 外, 东都 明福 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 蜀郡 麻纸五千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南朝 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 王(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写字,精美可以想见。”
国语词典
麻纸 [má zhǐ]
⒈ 以麻纤维制造的纸。精制品可用来造卷烟纸,粗制品则可以用作纸箱。
引唐·李肇《翰林志》:「凡慰军旅用黄麻纸,并用印。」
元·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
麻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麻释义: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
- 2.
剥麻释义:⒈指用白麻纸写的贬降官职的诏书。⒉将苧麻、黄麻、槿麻等的韧皮纤维从麻茎上剥取下来的过程。
- 3.
宣麻释义: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张元干《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元 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 4.
宣麻拜相释义: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又曰:降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宣麻拜相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
- 5.
把麻释义:唐 宋 时,封王及任免将相等重大事件,以白麻纸书写诏书。 宣诏时指定专人在旁提示,称为“把麻”。
- 6.
玉堂麻释义:翰林院代拟的诏令。麻,指皇帝颁诏用的麻纸。
- 7.
玉屑释义:⒈玉的碎末。⒉碎末的美称。⒊谓华而不实的文词。⒋转以喻美好的文辞。⒌比喻雪末。⒍纸名。即麻纸。产于蜀地。
- 8.
白麻释义:⒈植物名。即苘麻。⒉见“白麻纸”。
- 9.
白麻书释义:用白麻纸书写的诏书。
- 10.
白麻纸释义:用苘麻制造的纸。唐 制,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等诏书都用白麻纸。因以指重要的诏书。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而已。”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翰林学士》:“凡詔书皆用黄麻纸,概由中书省颁布,惟翰林学士所撰以上各种詔书则用白麻纸。”亦省称“白麻”。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白麻云色腻,墨詔电光粗。”《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张孝祥《浣溪沙
- 11.
相麻释义:唐 宋 时拜相的诏书。 用白麻纸写,故称。
- 12.
蜀麻释义:蜀 地所产的麻纸。
- 13.
行笔释义:⒈中国 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 汉 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 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 张永义 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⒉指行文。宋 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参见“行文”。
- 14.
贴麻释义:唐 宋 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 15.
降麻释义:唐 宋 任免将相,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宣告于朝廷,谓之“降麻”。也称宣麻。唐 黄滔《寄陈侍御》诗:“千年二相未全夸,犹闕 闽 城贺降麻。”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天圣 三年,又以宰相 王冀公 为使,自后元宰继领之,然降麻不入衔。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昨 王随 自吏部侍郎、平章事超越十资,復为上相。此乃非常之恩,必待非常之才,而 随 虚庸邪諂,非辅相器,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於国。”参见“宣麻”。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 16.
麻制释义: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唐 康骈《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 17.
麻笺释义:即麻纸。
- 18.
黄纸释义:⒈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 《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宋 陆游《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⒉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清 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
- 19.
黄麻紫书释义: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同“黄麻紫泥”。
- 20.
黄麻紫泥释义: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