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舆 [quán yú]
1. 起始。
2. 萌芽;新生。
4. 黄色。参见“权”。
权舆 引证解释
⒈ 起始。
引《诗·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餘,于嗟乎!不承权舆。”
朱熹 集传:“权舆,始也。”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武王 克 商,封 微子 於 宋,七世而曰 戴公,此 戴 姓之权舆也。”
⒉ 萌芽;新生。参阅 清 钱大昕 《潜研堂集·答问》。
引《大戴礼记·诰志》:“於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后汉书·鲁恭传》:“今始夏,百穀权舆,阳气胎养之时。”
《晋书·戴若思传》:“今天地告始,万物权舆。”
⒊ 黄色。参见“权”。
国语词典
权舆 [quán yú]
⒈ 萌芽。
引《大戴礼记·诰志》:「水泮发蛰,百草权舆。」
《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今始夏,百谷权舆,阳气胎养之时。」
⒉ 比喻开始。
引《诗经·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三国魏·曹丕〈登城赋〉:「孟春之月,惟岁权舆。」
⒊ 《诗经·秦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权舆,刺康公也。」或以为自叹始受君主优礼而终被凉薄之诗。首章二句为:「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权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下释义:⒈谓下颔丰满,面呈方形。旧时视为贵相。《左传·文公元年》:“穀 也丰下,必有后於 鲁国。”杜预 注:“丰下,盖面方。”《后汉书·明帝纪》:“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 奇之。”宋 陈师道《忆少子》诗:“端 也早丰下,岁晚未可量。”清 袁枚《随园随笔·术数》:“相术最古,左氏‘穀 也丰下’一语,为相法权舆。荀子 非之。”⒉谓后部大。明 宋濂《奉制撰蟠桃核赋》:“鋭首耸兮尖岑,丰下椭兮坠星。”明 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二:“文太史 得古端砚,鋭首丰下,形如覆盆。”
- 2.
千龄释义:⒈犹千年、千岁。 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唐 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⒉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 3.
圣运释义:旧称在位皇帝或本朝的运数。 南朝 陈 徐陵《让右仆射初表》:“臣随望圣运,实在权舆,时参决胜之筹,颇奏发兵之讖。”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金革已偃,销七十载之厉阶;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圣运。”
- 4.
宦牒释义:犹宦籍。唐 李商隐《为舍人绛郡公上李相公启》:“自随宦牒,遽忝恩荣,位至圭符,宠当金紫。”宋 陆游《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自笑年年随宦牒,不如处处得闲行。”明 宋濂《陶府君墓志铭跋尾》:“陶 氏一门父兄子弟,其不坠书诗之业,往往知自奋如此,宦牒之蝉联,此盖其权舆哉。”
- 5.
工关释义:明 清 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 唐德宗 时开始。明 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成化 七年(1471年)设 芜湖、荆州、杭州 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清 初沿 明 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 6.
权舆释义:⒈草木发芽。汉戴德《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⒉开始。《诗经·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7.
正始释义:⒈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清 方苞《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⒉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明
- 8.
盗国释义: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宋 洪迈《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清 杜濬《三君咏·嵇康》:“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 9.
祝黎释义:同“祝犁”。王闿运《<衡阳县志>序》:“权舆祝黎冬至之辰成,厤三岁刊。”
- 10.
终制释义:⒈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北齐书·高乾传》:“先是 信都 草创,军国权舆,乾 遭丧不得终制。”唐 元稹《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遭太夫人丧,号叫请罢,遂克终制。”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先生赴约,可以献物为定,比及 鶯鶯 终制以来,庶无反覆以断前约。”⒉死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冬十月甲子,表 首阳山 东为寿陵,作终制曰……”《晋书·宣帝纪》:“先是,预作终制,於 首阳山 为土藏,不坟不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有《终制》篇。
- 11.
肇建释义:创建;始创。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五德更运,膺籙受符。”《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今王业肇建,万物权舆。”明 罗汝敬《<覆瓿集>序》:“人皆知先生之事,高皇帝 能尽其心,又不知天以先生辅佐圣神肇建鸿图者,唯在於道。”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号称世界最古之国,如 印度,如 中华,如 犹太,如 叙利亚,无一非此土之肇建也。”
- 12.
道阶释义:宋 代崇奉道教,官府给道士分等分级,并配以品秩。谓之“道阶”。《宣和遗事》前集:“政和 四年春正月,置道阶品秩,凡二十六等。”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政和 四年,詔置道阶,自六字先生至鉴义,凡二十六等,崇奉道教,其权舆於此歟!”
- 13.
阜陵释义:⒈丘陵。《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谽呀豁閜,阜陵别隝。”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言阜陵居在水中,各别为隝也。”⒉宋孝宗(赵眘)的陵墓 永阜陵 的省称。在 浙江 绍兴 宝山。《宋史·乐志九》:“开禧 三年 成肃皇后 祔庙一首……归从 阜陵,登祔太宫。”后 宋 人因以称 孝宗。宋 楼钥《王大卿正己挽词》诗:“权舆 周翰 传,顶踵 阜陵 知。”宋 楼钥《跋陆宣公奏议总要》:“阜陵 喜观 陆贄 奏议,故紫微 崔公 为《总要》一书上之。”
- 14.
颐志释义:犹养志。汉 班固 《幽通赋》:“ 纪 ( 纪信 )焚躬以卫上兮,皓(四皓)颐志而弗倾。” 南朝 陈 张正见 《应龙篇》:“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 卷盦 《<蔽庐丛志>序》:“文学权舆,导源於‘六经’,滥觴於诸子:《诗》、《书》、《左》、《国》,文采烂然;《荀》、《列》、《老》、《庄》,颐志玄览。”
- 15.
龙施释义:权舆於是,龙施相绍,其流遂昌,辩士凌谇,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