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幺娘释义:⒈詈语。表示怨恨、愤怒等感情。么,这么。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到来日 云阳 闹市中,杀么娘七代先灵!”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椀大血疔疮。”⒉语气词。犹吧。《全元散曲·步步娇》:“独宿鸳幃甚情况,疾睡来么娘!百忙里铰甚么鞋儿样。”
- 2.
东行不见西行利释义:谓到处牟利,赚便宜。东行、西行、犹东市、西市。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老虔婆坐儿不觉立儿饥,甚黑子 东行不见、西行利,没道理,全不怕咆哮两行公人立。”
- 3.
中使释义:⒈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园 騶密约勑,号曰‘中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唐 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忽见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师 决国计。”⒉顶用,好用。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好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纔知道这钱中使,我省的了也。”
- 4.
写染释义:⒈书写。宋 彭汝砺《途中早起寄兄弟》诗:“新诗如有得,写染寄归翰。”⒉指书法、绘画、文章等。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好写染也,我试看咱。”元 武汉臣《玉壶春》楔子:“好写染也。小官将此万言长策亲到圣人跟前举荐你为官,决不负所託。”⒊兼指书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娶妻 王氏,少年美貌,读书识字,写染皆通。”
- 5.
到得释义:⒈等到;到了。宋 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诗:“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过丫头过活却不好?”鲁迅《准风月谈·各种捐班》:“到得 民国,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⒉亦作“到的”。与“不”连用,犹言至于。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我若早有个儿子,也不到得眼里看见如此。哎!这便是我没孩儿的那个下场头。”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浒传》第二八回:“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得
- 6.
加耗释义:⒈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五代 后唐 明宗 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五代 后汉 时 王章 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⒉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漕平、规平之殊。”
- 7.
十年窗下无人问释义:谓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 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南渡后,疆土狭隘,止 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入仕……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岂不闻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信有之也。”元 本 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你为甚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只图一举成名天下知。”
- 8.
只古里释义:只顾,只管;一味地。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只古里聒絮,我知道了也。”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只古里向咱家咱家取索,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为甚么只古里裸袖揎拳无事哏!”
- 9.
命毒释义:谓命硬克妨亲人。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这孙儿好是命毒也,我那兄弟早年间亡化过了……随后不想兄弟媳妇儿可也亡化过了,单留下这孩儿。”
- 10.
备细释义:⒈详尽。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你将那屈死的词因,备细诉来。”明 叶宪祖《金翠寒衣记》第四折:“你怎么晓得这等备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帐房问了备细情由,知道他是遇了骗子。”洪深《申屠氏》第四本:“老丈听得备细,过来邀二人入内。”⒉详细情况。《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 问了备细,乡人见乡人,不觉感伤。”《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会着 庄绍光,述其备细。”欧阳予倩《潘金莲》第四幕:“二爷要知备细吗?最好去问 郓哥。”
- 11.
嫋娜释义:⒈细长柔美貌。南朝 梁简文帝《赠张缵》诗:“洞庭 枝嬝娜,澧浦 叶参差。”唐 白居易《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他生的身躯嬝娜真堪美。”清 孙枝蔚《秋柳》诗:“嫋娜曾几时,忽如女失宠。”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章:“倏忽见一女郎,擎茶具,作淡装出,嬝娜无伦。”⒉摇曳。唐 杜甫《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勒笔右行,舖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
- 12.
对当释义:⒈匹敌;相当。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横行天下无对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有一秀才,姓 沉 名 灿若,年方二十岁,是 嘉兴 有名才子……娶妻 王氏,姿色非凡,颇称对当。”⒉摆布;安排。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多管是人遭遇,料应来天对当。”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也是青天会对当,故教这 尉迟恭 磨障,磨障这弑君杀父的劣心肠。”⒊对答。
- 13.
拒命释义:抗命,不服从命令。《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温造》:“﹝ 梁 人﹞又惧朝廷讨伐,因团集拒命者岁餘。”《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高祖 建号于 太原,代州 王暉 拒命,弘肇 攻破之。”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宗伯 已纳款,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
- 14.
拽塌释义:⒈推倒;倒塌。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则见连天的大厦,大厦,声剌剌,被巡军横拽塌。”元 汤式《普天乐·钱唐怀古》曲:“总是当年题诗处,料应来满目荒芜,亭臺拽塌,笙歌静悄,风物萧疎。”⒉糟蹋。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頽气了‘惜花春起早’,拽塌了‘爱月夜眠迟’,强风情不晓事。”
- 15.
攘攘劳劳释义:忙乱辛劳。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则被你引的我来半生忙,十年闹,无明夜攘攘劳劳。”《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闷下无聊,攘攘劳劳,泪珠儿,到今滴尽了。”
- 16.
柴米油盐酱醋茶释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宋 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 17.
槐花黄,举子忙释义:唐 代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槐花黄,举子忙’,你不去求官,则管裹恋着我的女孩儿做甚么?”参阅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乙。
- 18.
淡饭黄虀释义:泛指很差的饭菜。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若是執性愚頑,不從我教,引孫 也,我着你淡飯黄虀,一直餓到你老。”明《杀狗记·王婆逐客》:“你喫的是肥羊美酒,他喫的是淡飯黄虀。”明 无名氏《白兔记·诉猎》:“想我孩兒倚靠誰?喫淡飯黄虀,强要充飢。”
- 19.
湿肉伴乾柴释义:亦作“溼肉伴乾柴”。 谓挨棒打。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替别人溼肉伴乾柴,没人情官棒好难捱。”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他不駡我做絶户的 刘员外,只我也情愿湿肉伴乾柴。”
- 20.
点放释义:⒈燃放。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元宵,上鼇山顶上之灯,例点放神器三位,则监工事也。”⒉查点释放。清 袁枚《新齐谐·红花洞》:“復有一人乘骏马约束如军官,持令箭,呼云:‘奉上帝命,烦君点放洞犯,幸勿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