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魂 [yóu hún]
1. 游散的精气。
英[ loitering spirit; ]
2. 比喻旧势力苟延残喘。
英[ influence of old survivals; ]
游魂 引证解释
⒈ 游散的精气。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或其它动物的生命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精气游散,则趋于死亡。
引语出《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王弼 注:“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
唐 包佶 《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者,魂之散而游于虚也,为变,则还以生变化,明矣。”
⒉ 游荡的鬼魂。
引《隶释·汉郯令景君阙铭》:“被病丧身,归於幽冥。祖载之日,游魂象生。”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頽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似啼乌更深乱悲,这游魂落落谁相问。”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近年来, 张胖子 每次进梨园疗养所,就有些游魂似的人在暗中出入。”
⒊ 犹言苟延残喘。亦比喻苟延残喘之生命。
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会 承 机事不密,令 操 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
《北史·崔亮传》:“若乃敢游魂,此当易以立计,禽翦蚁徒,应在旦夕。”
《花月痕》第五十回:“是以大局愈烂,这釜底游魂,因得多延岁月。”
1. 古代指浮游的精气。 《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康伯 注:“游魂言其游散也。”
孔颖达 疏:“游魂为变者,物既积聚,极则分散,将散之时,浮游精魂,去离物形而为改变,则生变为死,成变为败,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精灵草木,果已区别,游魂之答,亦精灵之説。若虽有无形,天下寧有无形之有?”
⒋ 迷信谓离开人体浮散游荡的魂魄。
引《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念君神识逐波涛,游魂散漫随荆棘。”
《云笈七籤》卷五四:“令人游梦恠恶,谓之游魂,身无主矣。”
⒌ 迷信谓游荡的鬼魂。
引《后汉书·卢植传》:“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收葬,疫癘之来,皆由於此。宜勑收拾,以安游魂。”
唐 刘商 《同诸子哭张元易》诗:“游魂永永无归日,流水年年自向东。”
清 李调元 《读岳忠武传》诗之二十:“孤臣尚有藏埋骨,五国游魂尽作灰。”
⒍ 似鬼魂游动不定。比喻苟延残喘。
引《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 谢夷吾 ﹞白 伦 曰:‘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南朝 梁 裴子野 《喻虏檄文》:“朕爰初创业,思闲寧静,保大定功,未遑远略,而狡虏游魂,不式王命。”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⒎ 比喻飘泊不定,到处游荡的人。
引《宋书·索虏传》:“残虐游魂,齐民涂炭,乃眷北顾,无忘弘拯。”
国语词典
游魂 [yóu hún]
⒈ 飘荡无定所的灵魂。
引《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⒉ 比喻游动不定。
引《宋书·卷八六·刘勔传》:「虏围逼汝阴,游魂二岁,为张景远所挫,不敢渡淮。」
游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着坟墓释义:⒈谓死于外乡,不能葬入祖坟。 ⒉犹言游魂。
- 2.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3.
乾着释义:空教;徒使。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元来你个水性婆娘易转移,乾着我生受了半世,眼睁睁看你做歹人妻。”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二折:“一任他游魂散几时休,遗骸倩何人葬,只乾着了这当王相枉遭黥。”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
- 4.
余晷释义:剩馀的时间;闲暇。 《周书·韦孝宽传》:“遂使 漳 滏 游魂,更存餘晷。”《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平章礼絶百司,犹日夕敬共王事,况小民,敢偷餘晷!”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自行电车於时尤盛,工事餘晷皆可畅游。”
- 5.
却老释义:⒈亦作“却老”。谓避免衰老。《史记·孝武本纪》:“是时而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汉 桓谭《新论·形神》:“言 老子 用恬惔养性,致寿数百岁。今行其道,寧能延年却老乎?”唐 包佶《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宋 范成大《紫荷车》诗:“根有却老药,鳞皱友松苓。”⒉枸杞的别名。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象柴,一名纯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 6.
厌毒释义:憎恨。 《后汉书·陈蕃传》:“陛下虽厌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强,敢以死陈。”《北齐书·李浑传》:“黑獭游魂关右,人神厌毒,连岁凶灾,百姓怀土。”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既知内外厌毒,虑见摧败。”宋 吕祖谦《卧游录》:“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喧,所以远记岷界,卜居斯阜。”
- 7.
楚厉释义:楚 地的游魂。指 战国 楚 屈原 的忠魂。
- 8.
沈航释义:沉船。《晋书·石季龙载记论》:“朝市沦胥,若沉航於鲸浪;王公颠仆,譬游魂於龙漠。”
- 9.
混融释义:⒈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明 郎瑛《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⒉含混,不分明。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 10.
眼花历乱释义:同“眼花撩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參成世界總游魂,錯認訛聞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 11.
讨羹饭释义:旧时迷信称野鬼游魂乞求施舍。
- 12.
边垒释义:边境上的壁垒。《宋书·王僧达传》:“脱以神州暂扰,中夏 兵飢,容或游魂塞内,重窥边垒。”宋 陶弼《兵器》诗:“仓惶筑边垒,未战力先瘁。”元 姚燧《武昌路学记》:“宋 人二百年间,峙糗锻兵,岌为边垒。”
- 13.
遗统释义:犹遗绪。 《汉书·王莽传下》:“莽 恶之,下书曰:‘……予以神明圣祖 黄 虞 遗统受命,至于 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昭烈 之於 汉,虽云 中山靖王 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 宋高祖 称 楚元王 后,南唐烈祖 称 吴王 恪 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 光武 及 晋元帝 为比,使得绍 汉 氏之遗统也。”元 修端《辨辽宋金正统》:“昭烈 之在 蜀,不能绍 汉 氏之遗统明矣。”明 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金 泰和 之议,以 靖康 为游魂餘魄,比之 昭烈 在 蜀,
- 14.
釜底游魂释义: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 15.
铁拐李释义: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姓 李,曾遇 太上老君 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 铁拐李。
- 16.
雕灭释义:湮灭;消亡。《宋书·律历志中》:“或云,百代远祖,名諡彫灭,坟塋不復存於铭表,游魂不得託於庙祧。”宋 秦观《春日杂兴》诗之十:“鵷鸞日彫灭,黄口纷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