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 [huá guó]
1. 光耀国家。
华国 引证解释
⒈ 光耀国家。
引《周礼·春官·典路》“凡会同军旅,弔于四方,以路从” 汉 郑玄 注:“王出於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餘路从行,亦以华国。”
晋 陆云 《张二侯颂》:“文敏足以华国,威略足以振众。”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高名华国。”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想你我这个孩子,不及两年工夫,竟作了个‘华国词臣,荣亲孝子’。”
华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华国释义:光耀国家。《周礼·春官·典路》“凡会同军旅,弔于四方,以路从”汉 郑玄 注:“王出於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餘路从行,亦以华国。”晋 陆云《张二侯颂》:“文敏足以华国,威略足以振众。”宋 苏轼《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高名华国。”《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想你我这个孩子,不及两年工夫,竟作了个‘华国词臣,荣亲孝子’。”
- 2.
大祭释义:古代重大祭祀之称。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周礼·天官·酒正》:“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郑玄 注:“大祭,天地;中祭,宗庙;小祭,五祀。”《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郑玄 注:“禘祫及大丧陈之,以华国也。”《尔雅·释天》:“禘,大祭也。”郭璞 注:“五年一大祭。”
- 3.
寂漠释义:⒈同“寂寞”。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⒉同“寂寞”。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华国 将自槁於子
- 4.
悲烹狗释义:表示对功高被弃或被诛者的悲叹。谢华国《过固镇有怀建国诸烈》诗:“中原此日悲烹狗,海内何年起卧龙。”参见“悲良弓”。
- 5.
摄画释义:一种摄影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兼有摄影的细腻逼真和传统中国画的章法、气韵的双重特色。采用一种特殊的色素,在丝绢和宣纸上显示影像,可长期收藏。由今人 华国璋 创始。
- 6.
韬尘释义:埋藏于尘土之中。谓埋伏而不为人知。《晋书·挚虞传》:“燕 石緹袭以华国兮,和 璞遥弃於南 荆。夏像韜尘于市北兮,瓶罍抗方於两楹。”
- 7.
髫羁释义:儿童发髻。借指儿童。语本《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清 姚鼐《章华国<课子图>》诗:“室家劳问到髫羈,岁月峥嶸看髮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