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尼 [mù ní]
1. 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释迦牟尼。即牟尼子。清代朝服上的珠串。
牟尼 引证解释
⒈ 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 释迦牟尼。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牟尼 鷲岳 之光, 弥勒 龙华 之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殿中供者,名 瓦窰圣,类 牟尼。”
《西游记》第十七回:“瓦鑠黄金焰, 牟尼 白昼光。”
胡适 《吴敬梓年谱》引 清 吴敬梓 诗:“独客卧禪关,昏灯对 牟尼。”
⒉ 即牟尼子。参见“牟尼子”。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百八牟尼亲手捧,採来犹带乳花香。”
⒊ 清 代朝服上的珠串。
引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今中书不兼馆差者,无不掛珠矣……即数十金捐纳之科中书,亦且一串牟尼项下垂矣。”
国语词典
牟尼 [mù ní]
⒈ 佛陀释迦牟尼的称号之一。为梵语音译,义译作寂默、寂静。
引《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一·维摩经押座文》:「大圣牟尼悲愿深,一一亲呼十大众。」
牟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佛释义: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 毗婆尸、尸弃、毗舍浮 和现在劫中四佛 拘留孙、拘那含、迦叶 和 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 2.
三世佛释义: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 迦叶 诸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 佛,未来佛为 弥勒 诸佛。
- 3.
三宝释义:佛教指佛、法、僧。佛指创教者释迦牟尼和一切修行圆满的人,法指佛教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出家人。
- 4.
临儿国释义:佛教圣地。相传 释迦牟尼 诞生于此,地处古 印度 拘利 和 迦毗罗卫 之间,乃 善觉王 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 尼泊尔 南部。
- 5.
九会释义:⒈多次会盟。⒉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⒊九次交遇。
- 6.
五比丘释义:佛教谓最早从 释迦牟尼 在 鹿野苑 闻法出家的 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 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 释迦牟尼 初出家时,其父 净饭王 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 7.
佛历释义:历法的一种。 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人民日报》8:“佛历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五百四十三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因此被人们称作‘黄袍佛国’的 泰国 一般使用的历法就用佛历。”
- 8.
佛发释义:相传为佛祖 释迦牟尼 的头发。
- 9.
佛寿释义:指释尊一期生命之岁寿;久远实成之释尊与后之释迦牟尼佛之寿量。
- 10.
佛教释义:也叫释教。世界三 大宗教之一。相传公元前6—前5世纪时由释迦牟尼所创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虽主张“众生平 等,皆可成佛”,但又说“有生皆苦”,而把解脱痛苦的希望寄托于消极的“涅槃”(意为寂灭)境界。流传于亚洲许多国家。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在这以后,在同儒、道两家思想长期接触、交融的过程 中,形成许多宗派,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 11.
佛树释义:相传 释迦牟尼 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
- 12.
佛牙释义:相传为释迦牟尼遗 体火化后所留下的牙齿。
- 13.
佛生日释义:释迦牟尼 的诞生日。又称“佛诞日”。佛教一般认为是农历四月初八日。一说为二月八日。见《长阿含经》卷四。古代此日行灌佛会,因此又名“浴佛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谓之‘浴佛水。’。”《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后来,每年逢诞日或佛生日,便到寺中瞻礼 白香山 手蹟一遍,即行持念一日,岁以为常。”参阅 隋 杜臺卿《玉烛宝典》卷四。
- 14.
佛祖释义:佛教徒指佛和开创宗派的祖师,也专指释迦牟尼。
- 15.
佛粥释义: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宋 陆游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今朝佛粥更相餽,更觉江村节物新。”
- 16.
佛螺释义:相传 释迦牟尼佛 的头发,旋屈为螺文状。 故以“佛螺”借指盘旋高耸的峰峦。
- 17.
佛迹释义:⒈见“佛迹”。⒉亦作“佛跡”。相传释迦牟尼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⒊借指佛法。
- 18.
佛陀释义:梵语音译词。觉悟 者。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 19.
凈饭王释义:释迦牟尼之父。相传为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
- 20.
十八罗汉释义:佛教对传说中奉释迦牟尼之命常住人世的十六个弟子和降龙伏虎两罗汉的合称。多塑在佛寺里,或作为绘画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