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 [zǒu bǐ]
1. 用笔很快地写。
例走笔疾书。
英[write rapidly;]
走笔 引证解释
⒈ 谓挥毫疾书。
引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走笔往来盈卷轴,除官递互掌丝纶。”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禰正平 《鸚鵡赋》走笔立成,膾炙千古。”
钱锺书 《围城》二:“那记录的女孩也含着笑,走笔如飞。”
国语词典
走笔 [zǒu bǐ]
⒈ 运笔疾书。
引唐·白居易〈初冬即事呈梦得〉诗:「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走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纪释义: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 在 狄 十二年,狐偃 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 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 研《京》以十年,左思 练《都》以一纪。”唐 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詔下荆扉。”清 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乾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
- 2.
七椀茶释义: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喫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言饮茶不须七碗即“通仙灵”,极赞茶之妙用。后即以“七椀茶”作为称颂饮茶的典实。
- 3.
两腋风生释义:唐 卢仝 爱喝茶,其《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七椀喫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之句。 后遂以“两腋风生”形容好茶饮后,人有轻逸欲飞之感。
- 4.
丰赢释义:富裕充盈。《魏书·尒朱荣传》:“父 新兴,太和 中,继为酋长,家世豪擅,财货丰赢。”宋 蔡襄《士伸知己赋》:“姑还车而却步,目吾肆之丰赢。”清 金农《白丈庆馀见招以豆糜为食走笔记之》诗:“丈人年年自刈穫,筐之筥之储丰赢。”
- 5.
为情释义:⒈做情。 唐 杜甫《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哀年病秪瘦,长夏想为情。”王嗣奭 释:“为情,犹俗云做情。”⒉酬答,酬报。《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将来再为情罢。”《玉娇梨》第十三回:“舍亲无以为情,要做一架锦屏送他。”
- 6.
元畅楼释义:楼名。 楼在 浙江 金华,南朝 齐 隆昌 年间 沉约 为之题《八咏诗》,后人更名曰 八咏楼。见《玉台新咏·沉约〈八咏〉》吴兆宜 注。清 赵翼《稚存见题贱照有十万黄金之嘲走笔戏答》诗:“筑室已规 元畅楼,为园更运 到公 石。”
- 7.
分张释义:⒈分散;散布。三国 魏 锺繇《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唐 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清 汪懋麟《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⒉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唐 李白《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陈毅《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⒊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
- 8.
列星释义: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公羊传·庄公七年》:“恒星者何?列星也。”何休 注:“恒,常也,常以时列见。”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观其鈲,烂如列星之行。”明 何大复《织女赋》:“步列星之文履兮,纚素霞以为裳。”清 顾大申《饮太白酒楼醉后走笔成篇》诗:“摘取列星当酒钱,斟酌海水常不乾。”
- 9.
墨猪释义:⒈见“墨猪”。 ⒉亦作“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唐 韦续《书诀墨薮》:“王逸少 云……‘字有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宋 李洪《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清 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佩笔二十年,画字苦不了。墨猪负躑躅,欹雅乱潦草。”⒊墨画的猪。徐悲鸿《题<墨猪图>》诗:“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 10.
天阍释义:⒈天帝的守门人。 《楚辞·远游》:“命天閽其开关兮,排閶闔而望予。”《宋书·礼志三》:“麾天閽,使啟关,謁紫宫,朝 太一。”⒉天宫之门。元 萨都剌《避暑乌石山饮天章台》诗之二:“题诗向天閽,奎光射瑶席。”⒊帝王宫殿的门。唐 蒋防《藩臣恋魏阙》诗:“恩波怀 魏 闕,献纳望天閽。”《宋史·孟昶传》:“抗手疏以陈诚,伏天閽而请命。”清 陈梦雷《耿又朴年兄以三绝句见慰走笔步韵志感》:“索米 长安 亦圣恩,途穷难望叩天閽。”
- 11.
文园渴释义:同“文园病”。 明 李东阳《走笔次成国病中见寄韵》:“嗟予亦抱文园渴,漫倚高歌到夕阳。”亦作“文园消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文园消渴,俄夭天年。”
- 12.
汙尊抔饮释义:谓掘地为坑当酒尊,以手捧酒而饮。 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觴樽俎。”《孔子家语·问礼》:“太古之时,燔黍擘豚,污罇抔饮。”王肃 注:“凿地为罇以手饮之也。”晋 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上》:“污樽抔饮,可以尽懽於君亲。”明 李东阳《张东白惠椰壶走笔代简》诗:“青黄竟作牺尊灾,污抔古矣非时哉。”
- 13.
润笔资释义:指付给作诗文书画的人的报酬。 宋 曾慥《高斋漫录》:“欧公 作 王文正 墓碑,其子 仲仪 諫议送金酒盘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清 赵翼《稚存见题贱照有十万黄金之嘲走笔戏答》诗:“老年生计略可支,不过卖文钱、润笔资。”
- 14.
灾凶释义:亦作“灾凶”。灾祸。汉 焦赣《易林·师之颐》:“鸦鸣庭中,以戒灾凶。”《后汉书·卢植传》:“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二:“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金 元好问《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三:“无聊復无聊,又復招灾凶。”
- 15.
百辟释义:⒈诸侯。 《书·洛诰》:“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孔 传:“奉上谓之享。言汝为王,其当敬识百君诸侯之奉上者,亦识其有违上者。”《国语·鲁语上》:“其 周公、太公 及百辟神祗实永饗而赖之。”韦昭 注:“辟,君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薛综 注:“百辟,诸侯也。”⒉百官。《宋书·孔琳之传》:“羡之(徐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輦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唐 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诗:“閶闔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宋 苏轼《代普宁王贺冬表》:“臣
- 16.
红螺释义:⒈亦称“红蠃”。 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⒉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唐 陆龟蒙《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后蜀 李珣《南乡子》词:“倾緑蚁,泛红蠃,闲邀女伴簇笙歌。”宋 曾巩《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每向东华散玉珂,相於花下酌红螺。”
- 17.
走笔释义:很快地写:走笔疾书。
- 18.
走笔疾书释义:走:写;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 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 19.
走笔题诗释义:走笔:笔划得很快,指快速地写;题:写。 形容才思敏捷。
- 20.
远民释义:指外地或境外之人。宋 谢伯初《走笔寄夷陵欧阳永叔》诗:“絶境化成儒雅俗,远民争识校讎郎。”清 魏源《道光二十六年揭贴》:“﹝房屋﹞听各国与内民公平议租,内民不得抬价掯勒,远民亦不得强租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