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 [yè fēn]
1. 夜半。
英[midnight;]
夜分 引证解释
⒈ 夜半。
引《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説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李贤 注:“分犹半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於日昃,夕而省览至於夜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独坐斋中,夜分有叩门环声。”
国语词典
夜分 [yè fēn]
⒈ 半夜时候。
引《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宋·无名氏《梅妃传》:「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
夜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何当释义:⒈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⒉犹何妨;何如。唐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宋 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⒊犹安得,怎能。唐 岑参《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缩地到京
- 2.
六时释义:⒈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 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⒊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
- 3.
初更释义: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 4.
半刻释义:⒈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⒉表示短暂的时间。
- 5.
屏语释义:谓避人密语。《史记·日者列传》:“宋忠 见 贾谊 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嘆。”《汉书·傅介子传》:“王起,随 介子 入帐中屏语。”《隋书·李浑传》:“常日数共 李敏、善衡 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知誥 每夜引 齐丘 於水亭屏语,常至夜分。”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且嘱立所养次子为 刘氏 后,復切切屏语,似不欲他人预闻。”
- 6.
巳牌释义: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等十二支表示。官府在衙门前挂牌报时,故称某时为某牌。《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且説 吴山 到次日巳牌时分,唤 寿童 跟随出门。”《儒林外史》第二回:“直到巳牌时候,周先生 才来。”
- 7.
弱不禁风释义:连点儿风都经受不住。 形容身体虚弱或娇弱。宋陆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诗:“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禁(jīn):经受,承受。
- 8.
忆念释义:⒈记忆。《大庄严经》卷一:“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宋 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鸡鸣挟书,尽夜分,皆忆念上口。”⒉回忆。唐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忆念 凤翔 都,聚散俄十春。”茅盾《过年》一:“他木然又望着那旗竿上面的天空,刚才那忆念便又立刻退去。”⒊思念。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初,秦国夫人 生公而终,忆念至老,常涕泣。”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时来到家时,我又索趲下些工夫忆念尔。”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
- 9.
打更释义:⒈旧时把一夜分做五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叫打更。 ⒉巡夜。
- 10.
景昃释义:太阳偏西。南朝 梁 江淹《倡妇自悲赋》:“霜绕衣而葭冷,风飘轮而景昃。”《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口对百辟,心虞万机,景昃而食,夜分而寝。”胡三省 注:“景昃,日昃也,日景过中则昃。”
- 11.
更深夜静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 12.
更点释义:⒈古代计时单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为五更,每一更次分为五点。⒉指更鼓之声。
- 13.
更长梦短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
- 14.
更阑人静释义: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 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 15.
残更释义: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唐 沉传师《寄大府兄侍史》诗:“积雪山阴马过难,残更深夜铁衣寒。”宋 刘克庄《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迢和十五年前韵》词:“残更难睚抵年长,晓月凄凉。”明 顾梦游《乙酉除夕》诗:“壮心真共残更尽,泪眼重将旧历看。”
- 16.
点次释义:⒈评点编次。⒉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
- 17.
百刻释义:古代用刻漏计时,一昼夜分百刻。
- 18.
箭刻释义:箭漏的刻度。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漏箭按所刻符号指示时辰。
- 19.
蜡槃释义:插蜡烛的盘状器物。清 王晫《今世说·夙惠》:“﹝ 沉孚先 ﹞好谈,每夜分列广毡置蜡槃其中,箕坐与客谈,达曙不寐。”
- 20.
衡石释义:⒈泛指称重量的器物。 衡,秤;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皆执政者所以为法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 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⒉比喻伟力,大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虽无取於錙銖;岁功宏达,谅有寄於衡石。”⒊比喻准则。南朝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