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至治 至治的意思
zhìzhì

至治

简体至治
繁体
拼音zhì zhì
注音ㄓˋ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到。【组词】:至此。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2) 极、最。【组词】:至少。至亲。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基本含义

指国家政治社会安定,治理良好,达到最佳状态。

至治的意思

至治 [zhì zhì]

1. 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3. 最好的治理。

至治 引证解释

⒈ 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文子·下德》:“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
元 独乐园主 《咏史》:“汉 朝 文 景 称至治,刑措可比 成 康 前。”

⒉ 最好的治理。

《孔子家语·五刑解》:“冉有 问 孔子 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 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


国语词典

至治 [zhì zhì]

⒈ 至善至美的政治。

《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盖闻上古至治,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

⒉ 元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321~1323)​。


至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产释义:家产,产业。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四折:“灭九族诛戮了髫齔,斩全家抄估了事产。”《元典章新集·诏令·至治改元诏》:“百姓流移,盖非得已,如欲復业者……原抛事产,全行付给,仍免差税三年。”
    • 2.
      全相释义:旧时通俗话本、演义等绘有人物绣像及每回故事内容者,称“全相”。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上》:“日本 内阁文库藏 元 至治(1321至1323年)间 新安 虞氏 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
    • 3.
      凭几释义:⒈《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后以“凭几”指帝后临终付托。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凭几,尚不忘於选贤。”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孝定李太后》:“先生亲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⒉凭靠几案。唐 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清 龚自珍《明良论二》:“凭几其杖,顾盼指使,则徒隶之人至。”⒊靠在几上。宋 朱熹《答陈
    • 4.
      去杀胜残释义: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5.
      待对释义:⒈等待对答。《韩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⒉等候批覆。《宋书·周朗传》:“初为 南平王 鑠 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请急不待对,除名。”⒊指拘留等待对质。《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罪犯从本路拟定申省,将 任闰儿 锁收听候,梁娥儿 别无待对事理,先行摘断。”《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三年》:“原告逃百日不出,则释待对者。”
    • 6.
      律风释义:《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 7.
      怨叹释义:怨恨叹息;悲叹。《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后 汴渠 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 河中,兖豫 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役,不先民急。”唐 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之三:“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宋 司马光《陈三德上殿札子》:“然自践祚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纪纲,犹有亏缺,问里穷民,犹有怨叹。”瞿秋白《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 8.
      成康释义:周成王 与 周康王 的并称。 史称其时天下安宁,刑措不用,故用以称至治之世。
    • 9.
      摄职释义:代理官职。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 汴州 关东 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 10.
      昌符释义:表示昌盛吉祥的符瑞。南朝 梁 萧子云《玄圃园讲赋》:“惟玉帛之光盛,信昌符之在焉。”唐 卢庾《梓潼神鼎赋》:“宝彼天之所锡,表吾君之至治。扬五百代之昌符,成六万年之宝位。”
    • 11.
      明德惟馨释义: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明德:美德。惟:是。馨(xīn):散发的香气。
    • 12.
      朱儒释义:⒈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 邾。”杜预 注:“臧紇 短小,故曰朱儒。”《淮南子·说山训》:“朱儒问天高於脩人,脩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故凡问事必於近者。”宋 王安石《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材。”清 黄遵宪《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奴甘十等,只愿朱儒饱。”⒉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
    • 13.
      涵濡释义:滋润;沉浸。唐 元结《大唐中兴颂》:“蠲除祅灾,瑞庆大来,凶徒逆儔,涵濡天休。”宋 苏辙《墨竹赋》:“今夫受命於天,赋形於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明 归有光《策问一》:“两 浙 天下重藩,涵濡至治,生民乐业,盖二百年於兹矣。”叶圣陶《隔膜·萌芽》:“他也涵濡在欢迎的诚意里。”
    • 14.
      游寓释义:⒈游历寄居。 明 文徵明《题吴仲仁春游诗卷后》:“余惟 吴 中山水深秀,自昔多文人游寓。”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南镇 禹穴 阳明洞 诸山,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⒉寓居他乡。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今年游寓独游 秦,愁思看春不当春。”唐 李颀《送乔琳》诗:“阳羡 风流地,沧江游寓人。”
    • 15.
      理本释义:至治的根本。
    • 16.
      理王释义:至治之君。
    • 17.
      生草释义:⒈青草;新生之草。《庄子·让王》:“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郭庆藩 集释:“生者,谓新生未乾之草,即牵萝补屋之意也。”⒉长草。汉 桓宽《盐铁论·力耕》:“夫上古至治,民朴而贵本,安愉而寡求。当此之时,道路罕行,市朝生草。”《隋书·循吏传·刘旷》:“﹝ 旷 ﹞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宋史·外国传六·高昌国》:“不育五穀,沙中生草名登相,收之以食。”
    • 18.
      空言释义:⒈谓不切实际的话。 《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晋 卢谌《览古》诗:“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⒉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明 梅之熉《<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
    • 19.
      终献释义: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 《旧唐书·刘祥道传》:“麟德 二年,将有事於 泰山,有司议依旧礼,皆以太常卿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元年》:“丙戌,帝服袞冕,饗太庙,以左丞相 拜珠 亚献,知枢密院事 图哲伯 终献。”
    • 20.
      驭俗释义:整治习俗。 《宋书·明帝纪》:“况朕尚德戡乱,依仁驭俗,宜每就弘简,以隆至治。”

至治(zh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至治是什么意思 至治读音 怎么读 至治,拼音是zhì zhì,至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至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