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貔虎 貔虎的意思

貔虎

简体貔虎
繁体
拼音pí hǔ
注音ㄆㄧˊ ㄏ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1) 〔貔子〕即“黄鼬”。(2) 〔貔貅〕a.传说中的一种猛兽;b.喻勇猛的军士或军队,如“貔貔之士”。(3) 〔貔虎〕喻勇士或勇猛的军队。(4) 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似熊,一说似虎。

hǔ,(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组词】: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2) 勇猛、威武。【组词】: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基本含义

指勇猛的虎。

貔虎的意思

貔虎 [pí hǔ]

1.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brave troops;]

貔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豼虎”。

⒉ 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三国 魏 阮籍 《搏赤猿帖》:“僕不想歘尔梦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翩翩执金吾,緹骑类貔虎。”

⒊ 比喻勇猛的将士。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寻邑 百万,貔虎为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驱貔虎,奋尺劒,入紫微,升帝道。”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阶下豼虎士,幕中鸳鷺行。”
明 孙贲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九重下詔徵貔虎,推轂上将开都府。”

⒋ 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内以弹压貔虎,外以威服夷夏。”


国语词典

貔虎 [pí hǔ]

⒈ 貔与虎都是猛兽。比喻勇猛的将士。

唐·杜甫〈观兵〉诗:「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貔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战释义:⒈乐于作战;好战。《庄子·徐无鬼》:“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驰雷霆而饰怒,义在胜残;命貔虎以擢征,吾非乐战。”宋 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朕首举义师,力平多垒,事非乐战,义解倒悬。”⒉犹死战。《史记·楚世家》:“楚 倍 秦,秦 且率诸侯伐 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飭士卒,得一乐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坐守穷城,终於困弊,臣等愿得一出乐战,而陛下每抑之,此为坐自摧败也。”
    • 2.
      凤凰城释义:⒈京城。唐 杜甫《复愁》诗之九:“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仇兆鳌 注:“凤凰城,指 长安。”宋 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清 孙枝蔚《凌蔚候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诗:“此时青玉案,他日凤凰城。”⒉广东 潮州 的别称。清 黄遵宪《将至潮州》诗:“片帆遥指 凤凰城,屈指家山尚几程。”钱仲联 笺注引《广东通志》:“潮州 府城,明 洪武 三年,指挥 俞良辅 闢旧堤城西南,筑砌以石,谓之 凤城。”
    • 3.
      貔武释义:貔虎。唐高祖 李渊 之祖名 虎 , 唐 代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将士。 唐 薛存诚 《观南郊回仗》诗:“閲兵貔武振,听乐凤皇来。”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连营貔武,千里隄封,慙无监抚之能,但切兢忧之恳。”参见“ 貔虎 ”。
    • 4.
      鹊角释义:即鹊画弓。唐 朱庆馀《塞下曲》:“箭捻雕翎阔,弓盘鹊角轻。”宋 张耒《少年行》之一:“騂弓鹊角苍鹰羽,金错旂竿画貔虎。”清 毛奇龄《甘州遍》词:“秋风起,展转事长征,出边城,弯弧鹊角,佩刀犀首,趫趫斥突愿擒生。”参见“鹊画弓”。
    • 5.
      鹓鹭释义:⒈鵷和鹭飞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隋书·音乐志中》:“怀黄綰白,鵷鷺成行。文赞百揆,武镇四方。”宋 叶适《送叶路分》诗:“君今幅巾鵷鷺行,切勿著带貔虎傍。”清 赵翼《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鵷鷺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⒉比喻有才德者。《北齐书·文苑传序》:“於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振鵷鷺之羽仪,纵雕龙之符采。”唐 储光羲《群鸦咏》:“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鵷鷺。”宋 马纯《题能仁寺壁》诗:“十年衰病卧林泉,鵷鷺羣飞竞刺天。”

貔虎(p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貔虎是什么意思 貔虎读音 怎么读 貔虎,拼音是pí hǔ,貔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貔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