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 [zhì gé]
1. 用树皮、矿物盐、单宁或替代物通过浸泡将生皮变成熟皮。
英[tan; process hides;]
制革 引证解释
⒈ 将动物皮加工成革的过程。包括准备、鞣制、整理三个阶段。制不同种类的革,工序不尽相同。
制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倍子释义:寄生在盐肤木上的五倍子蚜虫刺激叶细胞而形成的虫瘿,表面灰褐色,含有鞣酸。 可入药,也用于染料、制革等工业。也作五棓子。
- 2.
兽工释义:六工之一。即制革工。
- 3.
山羊释义:⒈羊的一种,角的基部略作三角形,角尖向后,四肢强壮,善于跳跃,毛不弯曲,公羊有须,变种很多,有黑、灰等颜色。皮可以制革,绒毛是优质的纺织原料。⒉跳跃器:跳山羊。
- 4.
拉软释义:制革的一个工序。
- 5.
桑给巴尔释义:坦桑尼亚重要城市。人口约11万(1978年)。曾是东非商业和奴隶贸易中心。世界最大丁香和丁香油输出港。有丁香油提炼、椰子加工、制革等工业。市内有古老的苏丹宫殿和伊斯兰教寺院,市郊有能容万人的大体育场。
- 6.
椶熊释义:动物名。哺乳纲,熊科。体大,长约二米,高约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长毛;胸部有一宽白纹,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温带山林地区。杂食性。有冬眠现象。肉可食,胆入药,皮可制革,熊掌尤为珍贵。我国所产的马熊,为棕熊的一个亚种。
- 7.
泻盐释义:也叫泻利盐。含结晶水的硫酸镁的俗称。化学式MgSO4·7H2O。无色晶体,有苦咸味,在200℃失去全部结晶水。溶于水、甘油和酒精。医药上用作泻剂,并用于制革、印染等。
- 8.
海蛇释义:爬行动物。 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9.
皮张释义:做制革原料用的兽皮(总称)。
- 10.
盐乾皮释义:用盐腌过并经晾干的动物生皮。 是制革的原料。
- 11.
盐干皮释义:用盐腌过并经晾干的动物生皮。是制革的原料。
- 12.
绵羊释义:羊的一种,公羊多有螺旋状大角,母羊角细小或无角,口吻长,四肢短,趾有蹄,尾肥大,毛白色,长而卷曲。性温顺。变种很多,有灰黑等颜色。毛是纺织品的重要原料,皮可制革。
- 13.
翻车鱼释义:鱼名。身体卵圆形,银灰色。浮游于海面。肉可食,皮可制革。
- 14.
转鼓释义:制革过程中生皮在里面翻转(如为了洗皮、浸酸、鞣制、染色)或在里面清洗毛皮(通过与细锯末共同翻转)的回转圆筒。
- 15.
酪酸释义:即丁酸。有机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臭味,是一种低级的脂肪酸。用于制革、橡胶、香料等工业。
- 16.
陶韦释义:⒈晋代诗人陶潜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并称。⒉制陶和制革。泛指从事手工劳动。
- 17.
预备立宪释义: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 18.
鲍人释义:周 官名。 主持制革工作。
- 19.
麂皮释义:麂的毛皮,棕色,柔软,可以制革。
- 20.
黄牛释义:⒈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⒉指仗恃力气或利用不正当手法抢购物资以及车票、门票后高价出售而从中取利的人:黄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