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古 上古的意思
shàng

上古

简体上古
繁体
拼音shàng gǔ
注音ㄕㄤˋ ㄍ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gǔ,(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组词】: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例句】: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3) 姓。

基本含义

指古代的年代,特指离现在很久远的古代。

上古的意思

上古 [shàng gǔ]

1.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ancient times;]

上古 引证解释

⒈ 远古。

《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上古 葛天 民,不貽黄屋忧。”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农 至 尧、舜 为上古。”
杨朔 《征尘》:“一阵风,一阵土,等我再勉强睁开眼,前面是一片滚滚的黄尘,我似乎跌进上古的洪荒时代。”

⒉ 较早的古代。我国史学界在 中国 历史分期上,多称 商、周、秦、汉 时代为上古。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国语词典

上古 [shàng gǔ]

⒈ 远古时代。古人以书契时代以前为上古,今多以洪荒至秦、汉以前为上古。欧洲则约以纪元前四千年至西罗马灭亡期间为上古

《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

太古 泰初 远古

现代


上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远古释义:遥远的古代:“女娲补天”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
    • 2.
      太古释义:最古的时代(指人类还没有开化的时代)。
    • 3.
      泰初释义:道家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后亦指天地形成前的时期。

上古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现代释义:⒈现在这个时代。 ⒉中国历史分期,指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期。

上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帝释义:指上古到 泰山 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 泰山 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 管仲 语。
    • 2.
      三古释义:⒈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⒉泛指古代。⒊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 3.
      三宅释义: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
    • 4.
      上古四圣释义: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他们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四位部落首领。
    • 5.
      上宙释义:上古。
    • 6.
      上栋下宇释义:《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
    • 7.
      专阃释义: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 8.
      丛台释义:⒈台名。 战国 赵 筑,在 河北 邯郸 城内,数台相连,故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唐 李远《听话丛台》诗:“有客新从 赵 地回,自言曾上古 丛臺。”清 吴伟业《读魏石生<怀古诗>》诗:“家近 丛臺 推意气,山开全 赵 见平芜。”⒉台名。战国 楚 筑,在今 河南 商水 县。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陈州》:“此臺盖 襄王 所筑也,非 赵 之 丛臺,名同事异。按 郎蔚之《陈州旧图》云:‘楚王 游观弋钓地,或税驾於此,往往有嘉禾
    • 9.
      东国释义:东方之国。 上古指 齐、鲁、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韦昭 注:“东国,徐夷 吴 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张守节 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朝鲜 等国。清 王韬《<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清 王士禛《
    • 10.
      东户季子释义:传说中的上古君主。
    • 11.
      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王:称王。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桀,那么谁也不能灭亡谁。
    • 12.
      两尧不能相王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 王:称王。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
    • 13.
      丧期释义:服丧的期限。《易·繫辞下》:“丧期无数。”《晋书·武帝纪》:“臣闻上古丧期无数,后世乃有年月之渐。”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自 汉 以来,丧期之数,以日易月。”
    • 14.
      中国小说史略释义:鲁迅著。 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后编入《鲁迅全集》。
    • 15.
      中央氏释义:相传上古帝王十二氏之一。见《庄子·胠篋》。
    • 16.
      丹鸟氏释义:传说上古帝王 少皞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玄鸟氏 司分者也,伯赵氏 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 司闭者也。”杜预 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孔颖达 疏:“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故以名官,使之主立秋立冬也。”
    • 17.
      乐盲释义:⒈乐师。上古乐师多由盲人担任,故称。⒉今指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
    • 18.
      九九释义:⒈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管子·轻重戊》:“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汉书·梅福传》:“臣闻 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杨树达 窥管:“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罗振玉 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於九九,故称九九之术。”⒉八十一,九之自乘数。汉 扬雄
    • 19.
      九伯释义:⒈上古九州的方伯。 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⒉泛指地方长官。唐 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宋 王安石《谢知州启》:“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⒊见“九百”。
    • 20.
      九囿释义:上古指组成陆地的九个大区域。后被称为九州。

上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帝释义:指上古到 泰山 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 泰山 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 管仲 语。
    • 2.
      三古释义:⒈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⒉泛指古代。⒊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 3.
      三宅释义: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
    • 4.
      上古四圣释义: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他们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四位部落首领。
    • 5.
      上宙释义:上古。
    • 6.
      上栋下宇释义:《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
    • 7.
      专阃释义: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 8.
      丛台释义:⒈台名。 战国 赵 筑,在 河北 邯郸 城内,数台相连,故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唐 李远《听话丛台》诗:“有客新从 赵 地回,自言曾上古 丛臺。”清 吴伟业《读魏石生<怀古诗>》诗:“家近 丛臺 推意气,山开全 赵 见平芜。”⒉台名。战国 楚 筑,在今 河南 商水 县。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陈州》:“此臺盖 襄王 所筑也,非 赵 之 丛臺,名同事异。按 郎蔚之《陈州旧图》云:‘楚王 游观弋钓地,或税驾於此,往往有嘉禾
    • 9.
      东国释义:东方之国。 上古指 齐、鲁、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韦昭 注:“东国,徐夷 吴 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张守节 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朝鲜 等国。清 王韬《<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清 王士禛《
    • 10.
      东户季子释义:传说中的上古君主。
    • 11.
      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王:称王。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桀,那么谁也不能灭亡谁。
    • 12.
      两尧不能相王释义: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 王:称王。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
    • 13.
      丧期释义:服丧的期限。《易·繫辞下》:“丧期无数。”《晋书·武帝纪》:“臣闻上古丧期无数,后世乃有年月之渐。”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自 汉 以来,丧期之数,以日易月。”
    • 14.
      中国小说史略释义:鲁迅著。 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后编入《鲁迅全集》。
    • 15.
      中央氏释义:相传上古帝王十二氏之一。见《庄子·胠篋》。
    • 16.
      丹鸟氏释义:传说上古帝王 少皞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玄鸟氏 司分者也,伯赵氏 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 司闭者也。”杜预 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孔颖达 疏:“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故以名官,使之主立秋立冬也。”
    • 17.
      乐盲释义:⒈乐师。上古乐师多由盲人担任,故称。⒉今指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
    • 18.
      九九释义:⒈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管子·轻重戊》:“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汉书·梅福传》:“臣闻 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杨树达 窥管:“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罗振玉 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於九九,故称九九之术。”⒉八十一,九之自乘数。汉 扬雄
    • 19.
      九伯释义:⒈上古九州的方伯。 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⒉泛指地方长官。唐 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宋 王安石《谢知州启》:“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⒊见“九百”。
    • 20.
      九囿释义:上古指组成陆地的九个大区域。后被称为九州。

上古造句

1.研究上古文化如同沙里淘金。

2.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3.如果贤能的人和普通人都能使自己的心以天下为重,那么恢复上古那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就指日可待了。

4.上古战神陨落之时,此言响彻云霄。

上古(shangg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古是什么意思 上古读音 怎么读 上古,拼音是shàng gǔ,上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