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门 [shí èr mén]
1. 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
十二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此指 长安。
引《周礼·考工记·匠人》“旁三门” 汉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贾公彦 疏:“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为子,故王城面各三门,以通十二子也。”
《后汉书·百官志四》:“雒阳 城十二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三辅决录》曰:‘ 长安 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论宗释义:中国 佛教宗派。 崇尚 印度 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
- 2.
三论释义:⒈指所论三事。⒉《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⒊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 3.
三门释义:⒈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⒉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清 夏炘《
- 4.
凯门释义:汉 长安 都城十二门之一,清明门 的别名。
- 5.
十二衢释义:《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李善 注:“方,言九轨之涂,凡有十二也。”本指古代 长安 城内通往十二门的十二条大道,后泛指城市中众多街道。南朝 宋 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钱振伦 注:“《西都赋》曰:‘立十二之通门。’”唐 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诗:“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 长安 十二衢。”明 何景明《大梁行》:“高楼歌舞三千户,夹道烟花十二衢。”参见“十二街”。
- 6.
十二门释义: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
- 7.
四论释义:佛教四部经论的合称。即《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按,《百论》系 提婆 著,另三论均系 龙树 所著。
- 8.
洞辟释义:⒈大开。 《三辅旧事》:“十二门三涂洞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顾生》:“﹝ 顾生 ﹞合眼时輒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闢。”⒉透辟。清 魏源《<定盦文录>序》:“君憒於外事,而文字窔奥洞闢,自成宇宙,其金水内景者歟!”⒊穿透、打开。郭沫若《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在那个时期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
- 9.
津门释义:⒈在渡口设置的关门。《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世语》:“初,爽 出,司马 鲁芝 留在府,闻有事,将营骑斫津门出赴 爽。”北周 庾信《明月山铭》:“船横埭下,树夹津门。”唐 徐安贞《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閒。”⒉东汉 首都 洛阳 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 津门,一名 津阳门。唐 骆宾王《和李明府》:“驰道临层掖,津门 对 小平。”陈熙晋 笺注:“《后汉书·光武十王传》注:‘津门,洛阳 南面西头门也。一名 津阳门。’”⒊津门亭 的省称。南朝 梁 任
- 10.
礼城释义:汉 长安 十二门之一。
- 11.
覆盎门释义:长安 城门之一。《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 覆盎门 。” 唐 杜牧 《忆游朱坡》诗:“秋草 樊川 路,斜阳 覆盎门 。”
- 12.
雍门释义:⒈城门名。春秋 齐国 城门。《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 秦周,伐 雍门 之荻。”杜预 注:“雍门,齐 城门。”《战国策·齐策一》:“军重踵 高宛,使轻车鋭骑衝 雍门。”高诱 注:“雍门,齐 西门名也。”⒉城门名。汉 长安 西城门。《汉书·孝武钩弋赵倢伃传》:“死 长安,葬 雍门。”颜师古 注:“雍门 在 长安 西北 孝里 西南,去 长安 三十里。”《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 城西出北头第一门曰 雍门,本名 西城门,王莽 改曰 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 亟里,民呼曰 亟里门。”⒊指 雍
- 13.
霸城门释义:汉 代 长安 城东城门名。《汉书·王莽传中》:“霸城门 灾,民间所谓 青门 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或曰 青门。”按,孙星衍、庄逵吉 校本谓“东出南头第三门曰 霸城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 又东逕 长安 城北,汉惠帝 元年筑,六年成,即 咸阳 也。秦 离宫无城,故城之,王莽 更名 常安。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 宣平门 ……第三门本名 霸城门。”亦省作“霸城”、“霸门”。南朝 梁 徐防《长安有狭邪行》:“君室近
- 14.
青门释义:⒈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或曰 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 东陵侯,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六:“昔闻 东陵瓜,近在 青门 外。”⒉泛指京城东门。宋 王禹偁《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⒊泛指退隐之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闻系》:“青门 豪迈,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清 汪懋麟《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