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问俗 问俗的意思
wèn

问俗

简体问俗
繁体問俗
拼音wèn sú
注音ㄨㄣˋ ㄙ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基本含义

了解民俗风情,探究世间百态。

问俗的意思

问俗 [wèn sú]

1. 访问风俗。

问俗 引证解释

⒈ 访问风俗。

《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国语词典

问俗 [wèn sú]

⒈ 初到异地,打听当地风俗习惯。

《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问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国问禁释义: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清他们的禁令。参看〖入境问俗〗。
    • 2.
      入境问俗释义:《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进入别国的境界,先问清他们的禁令;进入别国的都城,先问清他们的风俗。现在说成“入国问禁”和“入境问俗”。
    • 3.
      入邦问俗释义: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4.
      友仁释义:与仁者交朋友。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家居》:“居是邦而事贤友仁,就高年而采风问俗。”
    • 5.
      愒日释义:⒈荒废光阴。《左传·昭公元年》:“主民,翫岁而愒日,其与几何?”宋 陈造《即事》诗:“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⒉珍视时光。晋 陶潜《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 6.
      木谏释义:相传 尧 舜 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古之时,谤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 7.
      画熊释义:《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 ”汉 制,公与列侯之车轼画熊为饰,后因以“画熊”为咏公卿及地方长官之典。唐 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赵殿成 笺注:“刘昭《后汉书·舆服志》註:‘《古今註》曰:武帝 天汉 四年,令诸侯王大国朱轮,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麋居左右,卿车者也。’”唐 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诗:“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鷁新。”
    • 8.
      蒐畋释义:狩猎。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蒐畋,则乐失兽而得士,识弛网而悦远。”唐 元稹《酬乐天游西湖》诗:“问俗烦江界,蒐畋想 渭 津。”清 顾炎武《雒阳》诗:“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 9.
      輶轩释义:⒈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汉 扬雄《答刘歆书》:“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於 周 秦 之室。”《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彀骑煒煌。”李周翰 注:“輶轩,轻车也。”《新唐书·陈子昂传》:“则莫如择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滞、刚不避彊御、智足以照姦者,然后以为使,故輶轩未动,而天下翘然待之矣。”清 姚鼐《万年庵次刘石葊韵以呈补山》:“前辈輶轩过,风流忆宛然。”柳亚子《<盛湖竹枝词>题辞》之十二:“乘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⒉古代使臣的代称。《文选·张协<七命>》:“语不传於輶轩,地不被乎
    • 10.
      道源释义:⒈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⒉知识之源。唐 李翰《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⒊谓引水出流。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
    • 11.
      随乡入乡释义:也说入乡随乡。到一个地方就随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参见〔入境问俗〕

问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国问禁释义: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清他们的禁令。参看〖入境问俗〗。
    • 2.
      入境问俗释义:《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进入别国的境界,先问清他们的禁令;进入别国的都城,先问清他们的风俗。现在说成“入国问禁”和“入境问俗”。
    • 3.
      入邦问俗释义: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同“入国问俗”。
    • 4.
      友仁释义:与仁者交朋友。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家居》:“居是邦而事贤友仁,就高年而采风问俗。”
    • 5.
      愒日释义:⒈荒废光阴。《左传·昭公元年》:“主民,翫岁而愒日,其与几何?”宋 陈造《即事》诗:“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⒉珍视时光。晋 陶潜《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 6.
      木谏释义:相传 尧 舜 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古之时,谤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 7.
      画熊释义:《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 ”汉 制,公与列侯之车轼画熊为饰,后因以“画熊”为咏公卿及地方长官之典。唐 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赵殿成 笺注:“刘昭《后汉书·舆服志》註:‘《古今註》曰:武帝 天汉 四年,令诸侯王大国朱轮,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麋居左右,卿车者也。’”唐 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诗:“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鷁新。”
    • 8.
      蒐畋释义:狩猎。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蒐畋,则乐失兽而得士,识弛网而悦远。”唐 元稹《酬乐天游西湖》诗:“问俗烦江界,蒐畋想 渭 津。”清 顾炎武《雒阳》诗:“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 9.
      輶轩释义:⒈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汉 扬雄《答刘歆书》:“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於 周 秦 之室。”《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彀骑煒煌。”李周翰 注:“輶轩,轻车也。”《新唐书·陈子昂传》:“则莫如择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滞、刚不避彊御、智足以照姦者,然后以为使,故輶轩未动,而天下翘然待之矣。”清 姚鼐《万年庵次刘石葊韵以呈补山》:“前辈輶轩过,风流忆宛然。”柳亚子《<盛湖竹枝词>题辞》之十二:“乘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⒉古代使臣的代称。《文选·张协<七命>》:“语不传於輶轩,地不被乎
    • 10.
      道源释义:⒈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⒉知识之源。唐 李翰《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⒊谓引水出流。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
    • 11.
      随乡入乡释义:也说入乡随乡。到一个地方就随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参见〔入境问俗〕

问俗造句

1.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

2.在历时两年的徒步环球旅行中,他始终牢记着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的古训,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3.我们到了夏威夷,首先入国问俗,请导游给我们介绍当地情况。

4.方且相与讲求仓之利病,且为条约,会丞相清源公出镇兹土,入境问俗

5.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是办案的常识之一,要把办案的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想他们所想,才能以心换心。

问俗(wen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问俗是什么意思 问俗读音 怎么读 问俗,拼音是wèn sú,问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问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