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 [cán chūn]
1.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残春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引唐 贾岛 《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復到凉。”
宋 李清照 《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清 姚燮 《春江曲》:“飞花流水近残春,谁傍浓荫听杜宇?”
国语词典
残春 [cán chūn]
⒈ 晚春。
引唐·白居易〈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诗:「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
宋·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残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梁冠释义: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 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宋 王禹偁《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宋 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两梁”。唐 韩偓《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 2.
付能释义:犹言好容易,方才。《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大臣(苏代)下马开圣旨。公子拜毕,言曰:‘相公休罪,有他 邹 家父子国后妃子,去不得。’代 曰:‘付能到此,公子便不去保驾?’”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阿!我付能把这残春捱彻,嗨!剗地是俺愁人瘦色。”《水浒传》第四三回:“你道我晦鸟气么,指望出去寻个单身的过,整整的等了半个月,不曾发市。付能今日抹着一个,你道是谁?原来正是那真 黑旋风,却恨撞着那驴鸟,我如何敌得他过!”
- 3.
余春释义:暮春;残春。
- 4.
宏壮释义:⒈宏大雄伟。晋 潘岳《西征赋》:“蹈 秦 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壮。”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故 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莫尚美於 黄河。’”宋 陈亮《元宝观重建大殿记》:“经始於 淳熙 辛丑之春,落成於甲辰之冬。宏壮伟丽,一切视 彦清 在时。远近合覩,起敬增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丞相府﹞在 西华门 内北向,规模甚宏壮。”郭沫若《残春》:“记得我那时候住过的房屋,比 日本 的要宏壮得许多。”⒉谓气魄、声势雄壮。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陈思《七啟》,取美
- 5.
尖鋭释义:⒈尖而锋利。⒉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⒊形容声音的尖厉。⒋敏锐;灵敏而深刻。⒌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⒍紧张﹑激烈。尖鋭造句尖而锋利。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鋭,按膝而坐。”《朱子语类》卷十六:“此是圣人言语之最精处,如箇尖鋭底物事。如公所説,只似箇桩,头子都粗了。”《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一鬼曰:‘吾赠以哨风之嘴。’即以一铁嘴加於其唇,尖鋭如鸟喙焉。”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郭沫若《残春》四:“门司市 北有座尖锐的高峰,名叫 笔立山。”形容声音的尖厉。巴金《新生
- 6.
捕虏释义:⒈亦作“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⒉指被俘者。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⒊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茂 兵精
- 7.
摩诃池释义:池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东南十二里。相传 隋 蜀王秀 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訶宫毗罗。”盖 胡 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其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訶池”。一说,为 隋 萧摩诃 所置,故名。唐 高骈《残春遣兴》诗:“画舸轻橈柳色新,摩訶池 上醉青春。”宋 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摩訶池 上追游路,红緑参差春晚。”清 曹寅《题云辨上人小照》诗:“梅为琢鍊堆前树,人是 摩訶池 上莲。”
- 8.
明迷释义:谓忽明忽暗而迷离不清。 郭沫若《残春》四:“灯火明迷的 彦岛 与 下关 海市也隐隐可见。”
- 9.
暮节释义:⒈指重阳节。《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刘良 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 薛稷《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暮节乘原野,宣游倚崖壁。”唐 司空图《重阳》诗:“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⒉农历十二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节。”⒊晚年。《新唐书·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 香山居士。”宋 梅尧臣《元日》诗:“行歌乐暮节,薪菽甘自刈。”
- 10.
杂然释义:⒈聚合貌。 杂,通“集”。宋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清 徐乾学《<震川文集>序》:“虚气浮响,杂然并作。”郭沫若《残春》二:“默默地坐在火车中,种种想念杂然而来。”⒉混杂貌。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充 仲宣(王粲)之赋,当与 子美(杜甫)《岳阳楼》五言、太白《凤凰臺》长句同帙而共编,不当与 张翰 思 吴 之叹、班超 玉门 之书、马援 浪泊西里之念杂然为一议状也。”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稍末,无復有金矣。”⒊杂乱貌。《新唐书
- 11.
永日释义:⒈长日,漫长的白天。 《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宋 陆游《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清 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⒉从早到晚;整天。汉 刘桢《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前蜀 韦庄《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
- 12.
策杖释义:拄杖。也称杖策。三国 魏 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仇兆鳌 注:“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唐 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公(司马光)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清 顾炎武《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 13.
腺病质释义:少年儿童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体质虚弱,易患结核、淋巴结肿大、湿疹等症。 郭沫若《残春》四:“我听了她说的这些症候,都是肺结核初期所必有的,更加以她那腺病质的体格,她是得了这种难治的病症断然无疑。”
- 14.
邯郸梦释义: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 在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梦”喻虚幻之事。宋 王安石《中年》诗:“中年许国 邯郸 梦,晚岁还家壙埌游。”明 王錂《春芜记·宴赏》:“看盈盈鬢星,须早把 邯郸 梦醒。”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月蚀》:“本是穷途人,不应该妄想去做 邯郸 梦。”
- 15.
锦片释义:⒈一片锦绣。形容色彩鲜艳美丽。金 元好问《赋瓶中杂花》诗之六:“昨日桃花锦片新,兔葵今日到残春。”⒉一片锦绣。形容事物的美好。《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这是锦片的一团美意。”清 陈维崧《还京乐·送叙彝上人北游》词:“将三春锦片年光,掷与 江 东野外沙际。”
- 16.
霜髭释义:⒈白须。唐 方干《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宋 苏轼《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明 文徵明《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清 厉鹗《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⒉指胡须变白。唐 贾岛《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 17.
高年释义:⒈上了年纪的人⒉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26hellip;然则于乡里先耆文,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书·武帝纪》⒊年老岁数大(高年道士)⒋经过许多年(高年陈酿)⒌老年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扶不足而息高年。” 唐 耿湋 《慈恩寺残春》诗:“若问同游客,高年最断肠。”《明史·太祖纪三》:“六月甲辰,詔有司存问高年。”⒍年岁大。《汉书·宣帝纪》:“詔曰:鰥寡孤独高年贫乏之民,朕所怜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合这姑娘既有个师生之谊,况又这等的高年,他但有个见不到的去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