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 [shuāng chéng]
1. 董双成。神话中西王母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
3. 借指美女。
双成 引证解释
⒈ 董双成。神话中 西王母 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
引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⒉ 借指美女。
引《全唐诗》卷七五六载《春》诗:“绣衣白马不归来, 双成 倚槛春心醉。”
宋 徐铉 《柳枝词》之九:“新词欲咏知难咏,説与 双成 入管弦。”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秦淮 佳丽,近有 双成,年甚綺,才色为一时之冠。”
双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两释义:⒈成双成对。 ⒉犹言稀稀落落。
- 2.
做七释义: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或问:人死,每遇七日则作佛事,谓之做七,何歟?曰:人生四十九日而魄生,亦四十九日而魄散……曰:然则做佛事亦有益歟?曰:此俗尚也,愚夫愚妇之所为也。”
- 3.
单吊释义:⒈独自无侣。《收获》1981年第4期:“他们成双成对,只有我和 小军 是单吊。”⒉麻将牌戏中最后只剩一张,待自摸或经人打出成对而和者,称为“单吊”。
- 4.
双双释义:成双成对地:我男、女乒乓球队双双获得冠军。
- 5.
双成释义:⒈董双成。神话中 西王母 侍女名。见《汉武帝内传》。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⒉借指美女。《全唐诗》卷七五六载《春》诗:“绣衣白马不归来,双成 倚槛春心醉。”宋 徐铉《柳枝词》之九:“新词欲咏知难咏,説与 双成 入管弦。”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秦淮 佳丽,近有 双成,年甚綺,才色为一时之冠。”
- 6.
对星释义:就是配对、成双成对的意思。
- 7.
崔莺莺释义:唐 传奇小说人物。唐 元稹 有《莺莺传》,记述 莺莺 与 张生 相恋,后为 张 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 唐 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 赵令畤 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 董解元 作《西厢记诸宫调》,元 王实甫 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 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 莺莺 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 张生 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鶯”。元 徐再思《蟾宫曲·赠粉英》曲:“花下 苏卿,月下 崔鶯;世上 飞琼,天上 双成。”明 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花下
- 8.
玉珏释义: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珏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 9.
祥树释义:祥瑞的树木。出处 北周·庾信《汤解祝网赞》:“连珠两起,合玉双成。榖为祥树,桑成乐林。
- 10.
绣衣释义:⒈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元 萨都剌《鹦鹉曲》:“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⒉见“绣衣直指”。
- 11.
翠楼释义:⒈涂饰绿漆的高楼。 汉 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嶤之翠楼。”南朝 梁 江淹《山中楚辞》之二:“日华粲於芳阁,月金披於翠楼。”元 虞集《赠楚石藏主》诗:“不识南塘第几桥,翠楼华屋上岧嶤。”⒉特指妇女居处。唐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清 曹松《七夕》诗:“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清 龚自珍《瑶华·董双成画像》词:“云英 嫁了,弄玉 归来,向翠楼琼户。”⒊指妓院。《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凝妆谩羡翠楼娼,荐枕徒闻 红拂 妓。”⒋酒楼。唐 皎然《长安少年
- 12.
蛩蛩毡释义: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晋 嵇含《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清 孙枝蔚《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唐 张鷟《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明 杨珽《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
- 13.
连枝比翼释义:比翼:比翼鸟,即鹣鹣。传此鸟一目一翼,两只必须并列在一起飞。比喻男女成双成对。
- 14.
铁围山释义:⒈佛教语。 佛教认为 南赡部洲 等四大部洲之外,有 铁围山,周匝如轮,故名。前蜀 贯休《还举人歌行卷》诗:“厚於 铁围山 上铁,薄於 双成 仙体纈。”宋 陈善《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出昆仑》:“佛书説有四天下……此四天下之外,乃有 大铁围山、小铁围山 围焉,是谓一世界。”参阅《法苑珠林》卷四。⒉地名。又称 铁城。故城在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南 玉林市 南。《元一统志·湖广·郁林州山川》:“铁围山 在 兴业县 南五里…… 蔡絛 以坐父 京 累,贬 白州,尝游息於此,作《铁围山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