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情 [zhuó qíng]
1. 酌量考虑实际情形。
英[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ircumstances;]
酌情 引证解释
⒈ 斟酌情况。
引《宋史·刑法志三》:“始令 川、广、福建、荆南路 罪人,情轻法重当奏断者,申安抚或鈐辖司酌情决断乃奏。”
例如:酌情处理。
国语词典
酌情 [zhuó qíng]
⒈ 斟酌情形。
例如:「这件事就让他酌情去办吧!」
酌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宜从事释义:谓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2.
便宜施行释义: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3.
变通释义: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遇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变通处理。
- 4.
夏征释义:谓夏收后政府征收公粮。如:夏季作物因灾歉收者,在夏征时,可酌情减免。
- 5.
推情释义:⒈斟酌情理。⒉以情义相待。
- 6.
更年期综合征释义: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以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如多汗、气急、心悸、面色阵发性潮红、易激动等。 其程度因人而异,一般的,过一段时期会自然减退消失;严重的,可酌情对症处理。
- 7.
看着释义:⒈眼看着。 谓转瞬间。唐 张籍《惜别》诗:“看着春又晚,莫轻少年时。”⒉酌情;看情形。严恭《开演之前》:“那么 老王 你看着办吧,能马虎就马虎吧。”《新华文摘》1981年第12期:“你大哥不在家,我拉着孩子下三辈,你看着处治吧!我没法过啦!”
- 8.
裁处释义: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置:酌情裁处。
- 9.
酌办释义:酌情办理。
- 10.
酌处释义:酌情处理。
- 11.
酌夺释义:酌情定夺。
- 12.
酌定释义:斟酌情况做出决定:请领导酌定。
- 13.
酌情释义:斟酌情况:酌情处理。
- 14.
酌情处理释义:酌情:按实际情况或发展态势(来斟酌的合情合法的处理问题)。按实际情况或发展态势来处理问题。
- 15.
酌拟释义:斟酌情形而拟订。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所有各口关税章程,仍着 奕訢 等悉心酌拟具奏。”
- 16.
酌损释义:酌情减损。《易·损》:“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孔颖达 疏:“酌损之者,刚胜则柔危,以刚奉柔,初未见亲也。故须酌而减损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损之。”后多用以表示自谦自贬,以防满溢。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让官第二表》:“窃位既久,妨贤则多。以积年之过幸,致今日之沉疾。不能酌损,所以生灾。”唐 韦执中《白云无心赋》:“非欲恢宏自覆乎大荒之际,焉知酌损不踰於肤寸之间。”
- 17.
量处释义:酌情裁处。
- 18.
量移释义:⒈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唐 白居易《自题》诗:“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旧唐书·玄宗纪上》:“﹝ 开元 二十年﹞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处。”《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七月﹞詔:‘蔡京 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清 顾炎武《日知录·量移》:“唐 朝人得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近地,谓之量移。”⒉泛指迁职。明 王世贞《除夕张山人分韵是日有浙藩之报》之二:“自怜迟暮意,初作量移人。”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归舟》:“道光 辛丑秋七月,由 粤 西量移 苏 抚。”
- 19.
量罚释义:酌情处罚。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罪人至 京,请择清强官虑问,若显负沉屈,则量罚本州官吏。”
- 20.
高下在心释义: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