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准 不准的意思
zhǔn

不准

简体不准
繁体不準
拼音bù zhǔn
注音ㄅㄨˋ ㄓㄨ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zhǔn,(1) 允许,许可。【组词】:准许。准予。批准。(2) 〈介〉依照,依据。【组词】:准此处理。(3) 定平直的东西。【组词】:水准。准绳。(4) 标准,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组词】:准则。标准。(5) 箭靶的中心。【例句】:准的(dì)。(6) 正确。【组词】:准确。准星。瞄准。(7) 〈副〉一定,确实。【组词】:准保。准定。(8) 鼻子。【例句】:隆准(高鼻子)。(9) 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组词】:准尉。准平原。

基本含义

不允许,不许可

不准的意思

不准 [bù zhǔn]

1. 不许可;不允许。不一定;说不定。参见:不准。

不准 引证解释

⒈ 不一定。

田汉 《卢沟桥》第二幕:“难就难在谁都晓得,可是到了节骨眼儿上你不准办得到。”
1. 不许可;不允许。 《水浒传》第六回:“那妇人已知告状不准,放下心,不怕他。”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有一句糊涂话不敢説,只怕父母不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八回:“不准汉奸讲话!”

⒉ 不一定;说不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你这块同 胡博士 一起到 美国 镀过的灿烂的黄金,不准哪一天就要变成粪土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照他的想法,这一仗不准能打上。”


国语词典

不准 [bù zhǔn]

⒈ 不允许、不答应。

《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如今好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有姚老夫子带著同到上海,可以大大的见个什面,偏偏又碰著这位老太太,不准我们前去,真正要闷死我了。」

不许 禁止

答应 允许


不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不许释义:⒈不允许:不许说谎。⒉不能(用于反问句):何必非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 2.
      制止释义: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制止侵略。我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他再说下去。
    • 3.
      禁止释义:不许可:厂房重地,禁止吸烟。 禁止车辆通行。
    • 4.
      禁绝释义:彻底禁止:禁绝卖淫嫖娼。禁绝吸食毒品。
    • 5.
      阻止释义: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别阻止他,让他去吧。

不准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允许释义:许可:得到允许,方可入内。
    • 2.
      答应释义:⒈应声回答:喊了好几声,也没有人答应。 ⒉应允;同意:他起初不肯,后来答应了。

不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个是一个释义:俗语。谓个个着实。《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把那省下的银子尽数拿出来做了谢礼,本生图名,我们图利。外来的分上多有不效不着:亲切的座师,相厚的同年,当道的势要,都有拿不准的,只是我们讨的,一个是一个,再没走滚。”
    • 2.
      上控释义:上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又到上海道处上控。”沙汀《淘金记》二五:“好在中央也搬到 四川 来了,就在 重庆,要告上控也不费事。”
    • 3.
      不审释义:⒈不察;未审察。 ⒉不知。⒊指不清楚。⒋不慎重;不周密。⒌不准,不确。
    • 4.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5.
      不衷释义:⒈不善;不诚。《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奬乱人,孤之望也。”孔颖达 疏:“衷,善也。”《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⒉不合适;不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杜预 注:“衷,犹适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杜预 注:“衷,当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凡是这些过於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 安老爷 平日不准穿戴的。”⒊不符合。《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
    • 6.
      临渴掘井释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比喻平时不准备,临时才想办法。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7.
      书獃子释义: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 8.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9.
      亡从释义:⒈谓不准放跑罪犯。从,通“纵”。⒉谓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
    • 10.
      保不准释义:说不定,可能。如:听他的口音,保不准是 陕北 一带的人。
    • 11.
      假洋鬼子释义:鲁迅 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 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 钱 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 阿Q 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 12.
      兔客释义:谓娈童。清 芙蓉外史《闺律》卷三:“凡孌童兔客,以及年少优伶,概不准交接。”
    • 13.
      党禁释义:⒈谓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⒉指执政当局不准其他党派存在或限制其政治活动的禁令。
    • 14.
      具呈释义:谓备办呈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孙犁《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 15.
      博买务释义:宋 代设置的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机构。 宋 曾巩《隆平集》卷二十:“时守臣务利入之厚,常赋外更为‘博买务’,禁民私市物帛。”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 时设立‘博买务’垄断收购,不准私卖。”
    • 16.
      双戒刀释义:戒刀(大小有三种规格),形状一种是弯曲如鸟的羽毛形状,一种是鸡翎的形状,两种都不准尖过直。
    • 17.
      吃准释义:认定;确认:吃不准。吃得准。他吃准老张过几天就会回来。
    • 18.
      在理会释义:帮会的一种,原是清初创立的一个反清秘密组织,有戒律,如不准吸烟、喝酒等。
    • 19.
      外场面释义:谓表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他那外场面做得实在好看,大门外面,设了个稽查处,不准拿一点东西出去呢。”
    • 20.
      大统历释义:历法名。明 初 刘基 进《大统历》。洪武 十七年设观象台于 南京 鸡鸣山,令博士 元统 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 元 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 明 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不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个是一个释义:俗语。谓个个着实。《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把那省下的银子尽数拿出来做了谢礼,本生图名,我们图利。外来的分上多有不效不着:亲切的座师,相厚的同年,当道的势要,都有拿不准的,只是我们讨的,一个是一个,再没走滚。”
    • 2.
      上控释义:上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又到上海道处上控。”沙汀《淘金记》二五:“好在中央也搬到 四川 来了,就在 重庆,要告上控也不费事。”
    • 3.
      不审释义:⒈不察;未审察。 ⒉不知。⒊指不清楚。⒋不慎重;不周密。⒌不准,不确。
    • 4.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5.
      不衷释义:⒈不善;不诚。《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奬乱人,孤之望也。”孔颖达 疏:“衷,善也。”《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⒉不合适;不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杜预 注:“衷,犹适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杜预 注:“衷,当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凡是这些过於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 安老爷 平日不准穿戴的。”⒊不符合。《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
    • 6.
      临渴掘井释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比喻平时不准备,临时才想办法。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7.
      书獃子释义: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 8.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9.
      亡从释义:⒈谓不准放跑罪犯。从,通“纵”。⒉谓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
    • 10.
      保不准释义:说不定,可能。如:听他的口音,保不准是 陕北 一带的人。
    • 11.
      假洋鬼子释义:鲁迅 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 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 钱 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 阿Q 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 12.
      兔客释义:谓娈童。清 芙蓉外史《闺律》卷三:“凡孌童兔客,以及年少优伶,概不准交接。”
    • 13.
      党禁释义:⒈谓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⒉指执政当局不准其他党派存在或限制其政治活动的禁令。
    • 14.
      具呈释义:谓备办呈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池北偶谈>旧本有“不得已”条》:“於 顺治 十七年,具呈礼科不准。”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我的办法也并不一律。譬如前次的游行,报上谣我被打落了两个门牙,我可决不肯具呈警厅,吁请补派军警,来将我的门牙从新打落。”孙犁《耕堂读书记》三:“藏书家害怕 天一阁 后人 范懋柱 等具呈,请‘抒诚愿献’。”
    • 15.
      博买务释义:宋 代设置的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机构。 宋 曾巩《隆平集》卷二十:“时守臣务利入之厚,常赋外更为‘博买务’,禁民私市物帛。”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 时设立‘博买务’垄断收购,不准私卖。”
    • 16.
      双戒刀释义:戒刀(大小有三种规格),形状一种是弯曲如鸟的羽毛形状,一种是鸡翎的形状,两种都不准尖过直。
    • 17.
      吃准释义:认定;确认:吃不准。吃得准。他吃准老张过几天就会回来。
    • 18.
      在理会释义:帮会的一种,原是清初创立的一个反清秘密组织,有戒律,如不准吸烟、喝酒等。
    • 19.
      外场面释义:谓表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他那外场面做得实在好看,大门外面,设了个稽查处,不准拿一点东西出去呢。”
    • 20.
      大统历释义:历法名。明 初 刘基 进《大统历》。洪武 十七年设观象台于 南京 鸡鸣山,令博士 元统 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 元 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 明 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不准造句

1.市政府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请客送礼,但有的人仍然我行我素。

2.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菸。

3.要兄弟和睦,妯娌相亲,不准争长论短、手足情分。

4.李阿姨不准她丈夫寻花问柳。

5.我们家的生活好了,但妈妈仍然教育我们要省吃俭用,不准我们乱花钱。

6.不准错误的思想自由泛滥。

7.会议规定,所有开会人员只准进,不准出,以免走漏风声。

8.小明犯了错误,妈妈不准他出去玩让他闭门思过。

9.登山时,全班同学要一起上,不准任意行动。

10.下课之前不准外出打电话。

11.马路上不准摆摊儿售货,以免妨碍交通。

12.开会时统统不准打电话。

13.公路上不准随意设置障碍物。

14.平时不准备,直到出了事才临时想办法,怎么来得及呢!

15.目测的结果往往不准确。

16.如果我是法官,我将判决你,终身监禁,监禁在我的心里,不准保释。七夕情人节快乐。

17.功到自然成,缘到婚姻生,不必愁煞人,此事说不准

18.因为儿童发音不准咬字不清,所以日本人故意用模仿儿童的说法来表现一种可爱的感觉。

19.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

20.种树的人笑了,他说,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不准是什么意思 不准读音 怎么读 不准,拼音是bù zhǔn,不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