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鼓 [wò gǔ]
1.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卧鼓 引证解释
⒈ 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引《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李贤 注:“卧犹息也。”
北周 庾信 《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
唐 钱起 《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卧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偏海释义:边远的滨海地区。《后汉书·祭肜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 2.
卧鼓释义: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李贤 注:“卧犹息也。”北周 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唐 钱起《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清 龚炜《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 3.
幽障释义:指边塞上的小城堡。 《后汉书·祭肜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唐 张九龄《贺诛奚贼可突干状》:“背恩之贼,既已诛锄,幽障廓清,华夷俱静。”金 元好问《邓州相公命赋喜雨》:“烽零带湿闲幽障,麦陇分清入废田。”
- 4.
徼人释义:边民。 《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新唐书·杨恭仁传》:“仁寿 中,累迁 甘州 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 5.
火铺释义:古代候望敌情的岗亭。《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郭威 ﹞乃偃旗卧鼓,但循 河 设火铺,连延数十里,番步卒以守之。”
- 6.
胡鼓释义: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手拍击。《旧唐书·音乐志二》:“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齐显祖 ﹞渐以功业自矜,遂嗜酒淫泆,肆行狂暴……或令 崔季舒、刘桃枝 负之而行,担胡鼓拍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胡三省 注:“胡鼓,以手拍之成声。刘昫 曰:‘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
- 7.
边亭释义:⒈边地的亭。 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 贾谊《新书·退让》:“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⒉边地的驿亭。唐 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⒊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 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唐 贺朝《
- 8.
遗画释义:⒈指残存之字。 宋 王十朋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我虽过 秦 爱遗画, 南山 入望频支颐。”⒉指前人遗留之画。 唐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 五知 徐太史 题公遗画诗,有云‘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