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范围 范围的意思
fànwéi

范围

简体范围
繁体範圍
拼音fàn wéi
注音ㄈㄢˋ ㄨㄟˊ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1) 模(mú)子。【组词】:铜范。铁范。(2) 榜样。【组词】:模范。典范。(3) 一定界限。【组词】:范围。范畴(➊类型;范围;➋概念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学的范畴;“矛盾”、“质”和“量”等是哲学的范畴)。规范。(4) 限制。【组词】:防范。(5) 姓。

wéi,(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组词】:围攻。围城。突围。解围。(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组词】:围巾。围墙。围裙。(3) 四周。【组词】:外围。周围。(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基本含义

指事物所包含的空间、时间、范畴等的界限或限度。

范围的意思

范围 [fàn wéi]

1. 上下四周的界限。

活动范围。
势力范围。

[scope; range; limits;]

范围 引证解释

⒈ 效法。

《易·繫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韩康伯 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 疏:“范谓模范,围谓周围……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
《周书·庾信传论》:“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其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近见一二儒者,亦有意象数之学,然不得其传,则往往以儒者范围天地之虚谈,而欲盖过畴人布算积分之实用。”

⒉ 界限。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非良师友示之以轨度,约之以范围,不能有以择其精师友良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格式既定,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⒊ 限制;概括。

宋 王安石 《祭先圣文》:“学者范围于覆燾之中,而不足以酬高厚之德。”
明 方孝孺 《学礼斋记》:“孔子 所以与阴阳同其化者,固足以陶铸百王,而范围 三代。”
清 龚自珍 《尊命》:“君有父之严,有天之威,有可知,有弗可知,而范围乎我之生。”
郭沫若 《蒲剑集·庄子与鲁迅》:“时间也不能范围它,空间也不能范围它,它是无终无始,无穷无际,周流八极,变化不居。”


国语词典

范围 [fàn wéi]

⒈ 界限。

《老残游记·第九回》:「弄的朱夫子也出不了这个范围,只好据韩昌黎的原道去改孔子的论语。」

范畴 领域 界限 周围


范围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领域释义:⒈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⒉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思想领域。生活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
    • 2.
      周围释义:环绕着中心的部分:周围地区。屋子周围是篱笆。关心周围的群众。
    • 3.
      范畴释义:⒈反映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如化学中的化合、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剩余价值等。哲学范畴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范畴不同,它反映各门科学共同规律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 念。一定的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标志。⒉类型;范围。
    • 4.
      界限释义:⒈不同事物的分界:划清界限。界限分明。⒉尽头处;限度: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范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班释义:一人一班,无人分工或替换。 常指一人在一定范围内兼做各种事情。
    • 2.
      一村一品释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 3.
      一直释义:⒈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一直走,不拐弯。 一直往东,就到了。⒉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雨一直下了一天一夜。他干活儿一直很卖力。⒊强调所指的范围:全村从老人一直到小孩都非常热情。
    • 4.
      一碧千里释义: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5.
      一般法释义:指适用于平时、全国范围、所有公民的法律(跟“特别法”相对)。
    • 6.
      一般规律释义:哲学用语。 与“特殊规律”相对。又称“普遍规律”。即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一般规律,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 7.
      三八线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7月美苏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 线作为苏美在朝鲜半岛对日受降范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由此而得名。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大致分界线。
    • 8.
      三句话不离本行释义: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9.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10.
      上其手释义:进入某人或事物掌控的范围以内。
    • 11.
      上天下地释义: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 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 12.
      不仅释义:⒈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见。 ⒉不但:不仅方法对头,而且措施得力。他们不仅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而且还支援了兄弟单位。
    • 13.
      不光释义:⒈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报名参加的不光是他一个人。 ⒉不但:不光数量多,质量也不错。这里不光出煤,而且出铁。
    • 14.
      不分畛域释义: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15.
      不受欢迎的人释义:外交用语。 接受国拒绝接受或要求派遣国召回的外交代表。宣布某一外交代表为不受欢迎的人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接受国无须向派遣国说明理由。
    • 1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释义: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17.
      不外释义: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大家所谈论的不外工作问题。也说不外乎。
    • 18.
      不大释义:⒈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⒉表示程度不深。⒊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 19.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20.
      不敢越雷池一步释义:晋庾亮《报温峤书》:“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让温峤坐镇原来的防地,不要领兵越过雷池到京都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东流,到安徽望江东南,积而成池,称雷池。

范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班释义:一人一班,无人分工或替换。 常指一人在一定范围内兼做各种事情。
    • 2.
      一村一品释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 3.
      一直释义:⒈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一直走,不拐弯。 一直往东,就到了。⒉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雨一直下了一天一夜。他干活儿一直很卖力。⒊强调所指的范围:全村从老人一直到小孩都非常热情。
    • 4.
      一碧千里释义: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5.
      一般法释义:指适用于平时、全国范围、所有公民的法律(跟“特别法”相对)。
    • 6.
      一般规律释义:哲学用语。 与“特殊规律”相对。又称“普遍规律”。即各种事物普遍具有的共同规律。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一般规律,而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 7.
      三八线释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7月美苏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协议,以北纬38° 线作为苏美在朝鲜半岛对日受降范围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三八线由此而得名。三八线后成为南北朝鲜的大致分界线。
    • 8.
      三句话不离本行释义: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9.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10.
      上其手释义:进入某人或事物掌控的范围以内。
    • 11.
      上天下地释义:上面至于天,下而至于地。 形容范围广阔,没有限制。多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非常空阔广泛。
    • 12.
      不仅释义:⒈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见。 ⒉不但:不仅方法对头,而且措施得力。他们不仅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而且还支援了兄弟单位。
    • 13.
      不光释义:⒈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报名参加的不光是他一个人。 ⒉不但:不光数量多,质量也不错。这里不光出煤,而且出铁。
    • 14.
      不分畛域释义: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15.
      不受欢迎的人释义:外交用语。 接受国拒绝接受或要求派遣国召回的外交代表。宣布某一外交代表为不受欢迎的人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接受国无须向派遣国说明理由。
    • 1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释义: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17.
      不外释义: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大家所谈论的不外工作问题。也说不外乎。
    • 18.
      不大释义:⒈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⒉表示程度不深。⒊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 19.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20.
      不敢越雷池一步释义:晋庾亮《报温峤书》:“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让温峤坐镇原来的防地,不要领兵越过雷池到京都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东流,到安徽望江东南,积而成池,称雷池。

范围造句

1.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于声色狗马,加深对人民的剥削,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

2.对于农村还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我们要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提倡新风尚的做法,使其逐渐缩小范围和影响。

3.他们用最优厚的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广召麟凤龟龙。也作“龟龙麟凤”。

4.从世界范围看,赔偿期待利益损失在立法上也不乏先例。

5.滑翔机使用的范围几乎是不可限量的。

6.在这块荒无人烟、不毛之地,曾经产生过数次小范围的战斗。

7.最重要的是,印度想确认缅甸不会义无反顾地偏向中国的影响范围

8.这珍贵的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寥若晨星,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它们。

9.但是当市场大范围丧失信心时,开诚布公已无可避免。

10.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11.这样,一台地震计就能拾取两种截然不同的频谱范围

12.这次转向的速度和范围令人瞠目结舌。

13.里昂是以其精细的美味佳肴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

14.你干预此事就是在我的责任范围内越俎代庖。

15.他们用最优厚的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广召麟凤龟龙。

16.双方激烈地辩论着如何划分词类范围的问题。

17.哥哥读书的范围很宽,不但读文学作品,也读科技作品。

18.这个市场的范围必须严禁进一步扩展。

19.这次考试的范围以书本为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

20.互联网成为我们的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它扩展我们的智力,理解我们的感情,并扩张社会活动的范围

范围(fan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范围是什么意思 范围读音 怎么读 范围,拼音是fàn wéi,范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范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