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星释义:⒈一颗星。⒉一点儿。⒊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⒋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 2.
克画释义:⒈指度量衡器上的刻度。《史记·李斯列传》:“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 秦 之名。”⒉犹刻画。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剋画而文章成。”
- 3.
土炭释义: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
- 4.
天平释义:较精密的衡器,根据杠杆原理制成。 杠杆两头有小盘,一头放砝码,一头放要称的物体。杠杆正中的指针停在刻度中央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多用于实验室和药房。
- 5.
天秤释义:衡器。 即天平。
- 6.
悬炭释义:⒈古代厌胜术之一。⒉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 7.
感觉器官释义:人和动物具有感受各种刺激的器官。分触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平衡器官和侧线器等。常指皮肤、眼睛、耳朵等。
- 8.
权概释义:⒈亦作“权槩”。衡器、量器。⒉也泛指尺度、标准。
- 9.
盘星释义:衡器或仪器上的计数点子。亦以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 10.
秤不离砣释义:秤和砣是一整套衡器。比喻事物之间有连带关系或关系亲密。
- 11.
称锤落井释义:称:通“秤”,衡器;称锤:秤砣。比喻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 12.
等子释义:⒈即戥子。称小量东西的衡器。宋 李廌《师友谈记》:“子之文銖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 ﹞踱到门前,向一个店家借过等子,将身边买丝银子秤了二两,放在袖中。”⒉为确定某种物品的高下等级,按等级次第,选择该物品若干件,以为衡量的标准。这种作为衡量标准的物品称“等子”。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宣和殿 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⒊宋 制,担任御前仪卫的军职人员中有等子。宋 赵昇《朝野类要·故事》
- 13.
等秤释义:戥子和秤。泛指称东西的衡器。
- 14.
衡镜释义: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 15.
衡鉴释义:⒈见“衡鑑”。⒉亦作“衡鉴”。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鑑也。衡鑑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宋 司马光《上宋侍读书》:“伏惟执事体纯明以立质,积学问以广德……诚荐绅之表的,后进之衡鑑也。”⒊品评;鉴别。宋 陆游《南唐书·伍乔传》:“及覆考牓出,乔 果为首,洎、贞观 次之,时称主司精於衡鑑。”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明 李东阳《送傅曰会还新喻二十韵》:“岁月供铅槧,交情识佩刀。
- 16.
重秤释义:⒈斤两大的秤。 《魏书·张普惠传》:“仰惟 高祖 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赋。”⒉清 光绪 三十四年所定之衡器,专以称量重物。《清续文献通考·乐四》:“衡制之内,增重秤一种。”
- 17.
锤钩释义:指衡器。 钩,秤钩。
- 18.
锤鈎释义:指衡器。钩,秤钩。《宋史·律历志一》:“如闻秬黍之制,或差毫釐,锤钩为姦,害及黎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