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兵 [yǎng bīng]
1. 指供养和训练士兵。
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英[maintain an army;]
养兵 引证解释
⒈ 供养和训练士兵。
引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盖古者非用兵决胜之为难,而养兵不用之可畏。”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五》:“有遣戍,则已养兵;有庶人在官,则已顾役。”
梁启超 《王荆公》第十一章:“宋 以养兵敝其国。”
⒉ 指供养和训练的士兵。
引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是故以民兵守其常,以养兵待其变。”
国语词典
养兵 [yǎng bīng]
⒈ 培养训练兵士,以备战争。
例如:「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养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倅卒释义:副卒。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虎賁氏主环卫,然 武王 用之伐 殷 矣。《周官》八百人,而 武王 三千,是必有倅卒也,非养兵而何?”
- 2.
养兵释义:指供养和训练士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3.
披带释义:⒈穿上道士服。 宋 何薳《春渚纪闻·宿生盲报》:“女年齿浸长,谋与披带入道,不復有适人之议也。”⒉犹披挂。宋 曾巩《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之士,披带已重,若有支赐,如何将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日财用所出,尽於养兵,然其间未尝入队,不堪披带者,尚多有之。”
- 4.
洋票释义:旧指洋行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纸币。清 刘铭传《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如有铁路,收费足以养兵,则釐卡可以酌裁,并无洋票通行之病。”阿英《流离二·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乡人上街卖米的照例的不肯收用洋票。”
- 5.
私觌释义:⒈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覿见主国之君。”《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覿,私见也。”王先谦 集解:“私覿,以臣礼见,故曰私见。”唐 储光羲《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裴回念私覿,悵望临清汜。”⒉指私觌之礼物。唐 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传>序》:“乃詔太子詹事 韦宗卿、祕书少监 吕述 往蒞宾馆,以展私覿,稽合同异。”《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今日养兵之外,又有岁币;岁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
- 6.
讲好释义:修好;讲和。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十二月,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以篤恩纪。”岳珂《金陀粹编·天定录》引 宋宁宗 嘉泰 四年六月二十日《追封鄂王敕》:“属时方讲好,将归马 华山 之阳;而尔独奋身,欲抚劒 伊吾 之北。”《辽史·耶律合住等传论》:“耶律合住 安边讲好,养兵息民,其虑深远矣。”王闿运《御夷论二》:“知其示强为虚张之埶,讲好为挑衅之本。”
- 7.
通筹释义:全面筹划。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三》:“养兵较多,糜饗斯鉅,国债日积,偿息倍繁,所以通筹国用,常有竭蹶不遑之势。”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在上演一个剧本时通筹全局,运用一切舞台工具,以发挥剧本的涵义。”
- 8.
骄悍释义:骄横凶悍。《史记·梁孝王世家》:“彭离 骄悍,无人君礼,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宋 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恩州 守臣非其人,州兵骄悍,恐有意外之变。”清 顾炎武《田功论》:“无屯田之名,而有屯田之实;无养兵之费,而又可潜制骄悍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