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郎 [ér láng]
1. 青年,小伙子。
英[ youth; ]
2. 儿子。
例卖儿郎。
英[ son; ]
3. 对士兵的称呼。
例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欧阳予倩《木兰从军》
英[ soldier; ]
儿郎 引证解释
⒈ 青年,小伙子。
引南朝 陈 徐陵 《乌栖曲》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
⒉ 对士兵的称呼。
引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
宋 陆游 《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
⒊ 儿子。
引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民歌·卖儿郎》:“卖儿郎,卖儿郎,儿郎饥饿背后嚷,爹娘泪水肚里藏。”
国语词典
儿郎 [ér láng]
⒈ 儿子。
引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唐·元稹〈莺莺〉诗:「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⒉ 青年男子。
引南朝陈·徐陵〈乌栖曲〉二首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薰香。」
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⒊ 古人对士卒的称呼。
引《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东下幕下,遣儿郎惯甲披衣,南北槽头,催战马盘缰坠蹬。」
《水浒传·第五五回》:「惯战儿郎,个个英雄如子路。」
儿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半吊子释义:形容犯傻,或者做事不认真,吊儿郎当。
- 2.
何等释义:⒈疑问代词。什么样的:何等儿郎造次入此?⒉副词。用感叹语气强调和赞叹程度深,不寻常。与“多么”相似: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
- 3.
儿侬释义:犹儿郎。
- 4.
儿郎伟释义: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 5.
儿郎释义:⒈男儿;男子。⒉儿子。⒊称士兵或喽啰:三千儿郎。
- 6.
小儿郎释义:男青年;男小孩。 唐 元稹《离思》诗之一:“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江苏 江宁 民歌《等郎妹》三:“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
- 7.
小爷叔释义:方言。对表现较差而又难以管束的青年人的贬称。《解放日报》8:“前些时候,上海 市政一○二施工队推行承包责任制,重新组建班组,有九个工作吊儿郎当的‘小爷叔’成了班组长都不欢迎的人。”
- 8.
怯薛释义:蒙古语。 番直宿卫的意思。因用以称宫廷卫士。《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侍卫内大臣》:“至《元史》所称怯薛,则今之侍卫矣。”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怯薛回家去,一个个欺凌亲戚,眇视乡閭。”元 张宪《怯薛行》:“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
- 9.
特郎当释义:犹吊儿郎当。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
- 10.
痞里痞气释义:〈方〉形容吊儿郎当的样子。
- 11.
眼语释义:以目传情、示意。南朝 梁 萧统《拟古》诗之二:“眼语笑靨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汉书·李陵传》“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唐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清 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潇寿其母夫人》诗:“迴头看我面,眼语诸儿郎。”
- 12.
老卵不谦释义:江苏、上海一带的方言,比喻某个人吊儿郎当、不羁、自恣、天不怕地不怕,且喜欢主动地恶意骚扰别人。 含贬义,略有骂人的意思,有时候也作为打诨时的玩笑话。
- 13.
腐气释义:迂腐之气。明 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延熹二年》:“虽腐气,却有用。”清 沉起凤《谐铎·嘲吴蒙》:“箇儿郎煞是腐气,何乃问道於盲。”林纾《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勿令腐气入头脑,知识先开方有造。”聂绀弩《谈<野叟曝言>》一:“所谓腐气,我的意思是指见识狭隘,食古不化,迂执顽固,不近人情之类。”
- 14.
雨簑风笠释义:同“雨蓑烟笠”。宋 李曾伯《沁园春·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絶交 楚 徼,雨蓑风笠,投老 吴 磯。”
- 15.
駡架释义:相骂,吵架。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他也就越来越吊儿郎当,破罐破摔了:要骂架就张口,要打架就伸手,要打官司就头前走。”
- 16.
黄衣使者释义:指出使宫市的太监黄衣使者白衫儿。(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儿,儿郎,青年男子的通称。)--唐.白居易《卖炭翁》
- 17.
鼓勇释义:⒈鼓足勇气。 唐 张碧《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⒉使鼓起勇气。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儿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半吊子释义:形容犯傻,或者做事不认真,吊儿郎当。
- 2.
何等释义:⒈疑问代词。什么样的:何等儿郎造次入此?⒉副词。用感叹语气强调和赞叹程度深,不寻常。与“多么”相似: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
- 3.
儿侬释义:犹儿郎。
- 4.
儿郎伟释义: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 5.
儿郎释义:⒈男儿;男子。⒉儿子。⒊称士兵或喽啰:三千儿郎。
- 6.
小儿郎释义:男青年;男小孩。 唐 元稹《离思》诗之一:“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江苏 江宁 民歌《等郎妹》三:“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
- 7.
小爷叔释义:方言。对表现较差而又难以管束的青年人的贬称。《解放日报》8:“前些时候,上海 市政一○二施工队推行承包责任制,重新组建班组,有九个工作吊儿郎当的‘小爷叔’成了班组长都不欢迎的人。”
- 8.
怯薛释义:蒙古语。 番直宿卫的意思。因用以称宫廷卫士。《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侍卫内大臣》:“至《元史》所称怯薛,则今之侍卫矣。”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怯薛回家去,一个个欺凌亲戚,眇视乡閭。”元 张宪《怯薛行》:“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
- 9.
特郎当释义:犹吊儿郎当。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
- 10.
痞里痞气释义:〈方〉形容吊儿郎当的样子。
- 11.
眼语释义:以目传情、示意。南朝 梁 萧统《拟古》诗之二:“眼语笑靨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汉书·李陵传》“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唐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清 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潇寿其母夫人》诗:“迴头看我面,眼语诸儿郎。”
- 12.
老卵不谦释义:江苏、上海一带的方言,比喻某个人吊儿郎当、不羁、自恣、天不怕地不怕,且喜欢主动地恶意骚扰别人。 含贬义,略有骂人的意思,有时候也作为打诨时的玩笑话。
- 13.
腐气释义:迂腐之气。明 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延熹二年》:“虽腐气,却有用。”清 沉起凤《谐铎·嘲吴蒙》:“箇儿郎煞是腐气,何乃问道於盲。”林纾《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勿令腐气入头脑,知识先开方有造。”聂绀弩《谈<野叟曝言>》一:“所谓腐气,我的意思是指见识狭隘,食古不化,迂执顽固,不近人情之类。”
- 14.
雨簑风笠释义:同“雨蓑烟笠”。宋 李曾伯《沁园春·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絶交 楚 徼,雨蓑风笠,投老 吴 磯。”
- 15.
駡架释义:相骂,吵架。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他也就越来越吊儿郎当,破罐破摔了:要骂架就张口,要打架就伸手,要打官司就头前走。”
- 16.
黄衣使者释义:指出使宫市的太监黄衣使者白衫儿。(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儿,儿郎,青年男子的通称。)--唐.白居易《卖炭翁》
- 17.
鼓勇释义:⒈鼓足勇气。 唐 张碧《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⒉使鼓起勇气。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