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bì,(1) 墙。【组词】: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2)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组词】:胃壁。肠壁。(3) 陡削的山崖。【组词】:峭壁。壁立。(4) 军营的围墙。【组词】: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 也说“一壁厢”。一边,一旁。也说“一壁厢”。犹言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⒈ 也说“一壁厢”。一边,一旁。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没兴主司逢 葛八,贤弟被黜兄荐发。细思堪羡又堪嫌,一壁有眼半壁瞎。”
《宣和遗事》前集:“直至中夜, 马县尉 等醒来,不见了那担仗,只见酒桶撇在那一壁厢。”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我且躲在一壁,待先生来时,再作计较。”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不提防他偷了弹弓,藏过一壁厢。”
⒉ 也说“一壁厢”。犹言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引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 郑恒 来相扶回 博陵 去。”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谁知朝廷黄榜招贤,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一壁厢已有吏来辟召。”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张姑娘 接过茶来,一壁厢喝着,一壁厢目不转睛的只看着那碗里的茶想主意。”
叶圣陶 《云翳》:“他想起了便取出信笺来,一壁磨墨,一壁凝想。”
⒈ 一边、一旁。元·马致远也作「一壁厢」、「一壁儿」、「一边厢」。
引《陈抟高卧·第四折》:「我且躲在一壁,待那先生来时,再作计较。」
《薛仁贵征辽事略》:「刘君昴望见,諕了三魂,急令将仁贵收在一壁。」
近一边
⒉ 一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元·王实甫也作「一壁厢」、「一壁儿」、「一边厢」。
引《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