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折 奏折的意思
zòuzhé

奏折

简体奏折
繁体
拼音zòu zhé
注音ㄗㄡˋ ㄓ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shé zhé zhē,(1) 翻转,倒腾。【组词】: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组词】: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组词】:夭折。(3) 弯转,屈曲。【组词】: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组词】:折返。(5) 损失。【组词】:损兵折将。(6) 挫辱。【组词】:折磨。挫折。百折不挠。(7) 减少。【例句】:折寿(减少寿命)。折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组词】: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例句】:折服(①信服;②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组词】:折子戏。(11) 判决。【组词】:折狱。(1) 断,绳子折了。(2) 亏损。【组词】:折本生意。(3) 姓。

基本含义

指古代官员向上级呈递的文书,也泛指上报或上呈的奏疏。

奏折的意思

奏折 [zòu zhé]

1. 写奏章的折子。

[memorial to the throne(as written on paper folded in accordion form);]

奏折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

《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 荷生。”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 天王 老大的不高兴。”


国语词典

奏折 [zòu zhé]

⒈ 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折本。也作「奏折」。

《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付荷生。」


奏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折释义:专就某事所上之奏折。
    • 2.
      卖折释义:旧指言官收受贿赂帮人参劾。折,奏折。
    • 3.
      卖摺释义:旧指言官收受贿赂帮人参劾。 折,奏折。《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你不知道他们这些都老爷,卖摺参人,同大老官们写信,都与做买卖一样。”
    • 4.
      国纪释义:⒈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⒉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⒊指本朝的编年史。清 姚鼐《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 5.
      城守释义:⒈城池的守备。 《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南朝 梁 沉约《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⒉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 城守 睢阳,而使 韩安国、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
    • 6.
      复折释义:回报朝廷的奏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这有甚么烦难,不过为了前回 法 越 之役,各处都招募了些新兵,事定了,又遣散了;募时与散时,都经奏闻,此时有个廷寄下来,查问 江 南军政,就是这件事要作一个復折罢了。”
    • 7.
      夹片释义:清 代官吏向皇帝上疏或向上司禀事,遇有不便写于一起的情节,或另有所陈,则用另帖书写,夹在奏折或手本的第一幅内,叫“夹片”。
    • 8.
      奏摺释义:明 清 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 荷生。”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 老大的不高兴。”
    • 9.
      奏折呈递释义:奏折呈递指递奏折者的资格及奏折呈进皇帝阅批的途径。
    • 10.
      奸慝释义:⒈亦作“姦匿”。亦作“奸慝”。指奸恶的人。《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乱。”《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孔颖达 疏:“姦,邪;慝,恶。”三国 魏 曹丕《策孙权九锡文》:“君忠勇并奋,清除姦慝。”唐 陈子昂《禡牙文》:“奸慝窃命,戎夷不恭,则必肆诸市朝。”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子忿懥》:“宋 名臣録,自大姦慝外,凡在是非间者皆不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给事中陈庆桂奏折》:“仰见皇上严惩奸慝,执法无私。”⒉奸恶的心术或
    • 11.
      孚惬释义:谓使满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惟有恳恩立予罢斥,迅简贤能,另行组织完全内阁,改良政治,庶几挽回危局,孚愜舆情,使臣等罪戾亦得稍从末减。”
    • 12.
      密折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 13.
      密摺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 14.
      弊蠹释义:弊病、祸害。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樊莹》:“樊莹 知 松江府,松 赋重役繁,自 周文襄公 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清 温肃《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奏折》:“立宪徒託空言,弊蠹因而丛积。”
    • 15.
      息借释义:出利息借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度支部大臣载泽等奏折》:“为军需紧急,供给不敷,息借洋款,以资要用。”
    • 16.
      悍目释义:⒈睁大突出的眼睛。亦指大而突出的眼睛。悍,通“睅”。三国 魏 曹植《斗鸡》诗:“羣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晋 潘岳《射雉赋》:“奋劲骹以角槎,瞵悍目以旁睞。”宋 苏轼《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虾蟆》诗:“悍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⒉强悍的头目。《捻军史料丛刊·李鸿章同治七年六月十八日奏折》:“程二老坎、邱麻子 死党悍目多毙于水,元气大伤。”
    • 17.
      摺本释义:⒈古代由长卷折迭成的书本。 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本》:“书本由卷子摺叠而成。卷不如摺本翻閲之便。其制当兴於 秦 汉 间。”⒉即奏折。《续小五义》第十九回:“顾大人 见驾,递摺本,万岁御览。”
    • 18.
      斥绝释义:⒈互相排斥隔绝。《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⒉斥责,拒绝。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英吉利 海外小国…… 乾隆 年间,曾欲仿照 俄罗斯 例,在京立学,高宗纯皇帝 深烛其奸,严旨斥絶。”
    • 19.
      显戾释义:明显地违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而用人无方,施治寡术。政地多用亲贵,则显戾宪章。”
    • 20.
      札翰释义:⒈书信。 《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 虽学不渊洽,而歷览书史,闲习尺牘,札翰往还,甚有意理。”唐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⒉指奏折。《旧唐书·宇文融传》:“遂命百司长吏,方州岳牧,僉议都堂,广徵异见。羣词盈於札翰,环省弥于旬日,庶广朕意,岂以为劳,稽众考言,谓斯折衷。”⒊泛指文章书画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务尚》:“萧诚 自务札翰,李邕 恒自言别书…… 萧 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宋 苏轼《答言上人》:“比日法体

奏折(zouz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奏折是什么意思 奏折读音 怎么读 奏折,拼音是zòu zhé,奏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