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邑 [fēng yì]
1. 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指领地、食邑。
封邑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引《史记·晋世家》:“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⒉ 指领地、食邑。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右逕 刘仲 城北,是 汉祖 兄 刘仲 之封邑也。”
封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王释义: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2.
伦侯释义:秦 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
- 3.
余邑释义:指足供祭祀以外的其馀的封邑。《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尽归其餘邑。”
- 4.
削小释义:⒈谓将封邑分小。 《晋书·段灼传》:“如此则枝分叶布,稍自削小,渐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利,非所患也。”⒉犹瘦小。郭沫若《初出夔门》二:“京官的兄弟却与他哥哥成一个对照,年纪只有十八九岁的光景,身材削小,带着一副很深的近视眼镜。”
- 5.
堂封释义:⒈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宋 王溥《五代会要·中书门下》:“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⒉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 犹寄若堂封。”明
- 6.
封君释义:⒈受有封邑的贵族。 ⒉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者。
- 7.
封家释义:古时称受有封邑的贵族之家。
- 8.
幄席释义:犹幄茵。 三国 魏 曹操《请追赠郭嘉封邑表》:“自在军旅,十有餘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 9.
庶长子释义:古代一种名分,一般低于正室的嫔妃(有时称作姨娘、小妾)所生之子称为庶子,其中年龄最大的称之为庶长子。为了避免兄弟相残国家承接有序,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只有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即使庶长子的年纪比嫡长子大,势力比嫡长子大,甚至贤于嫡长子,都不容许打破在继承人问题上的惯例。
- 10.
开国承家释义: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11.
当身释义:⒈谓及于自身。 《国语·周语下》:“周 若无咎,萇叔 必为戮。虽 晋 魏子 亦将及焉。若得天福,其当身乎?”韦昭 注:“当其身祸尚微,后有继,故为天福也。”三国 魏 曹操《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晋 郗超《奉法要》:“且 秦 制收帑之刑,犹以犯者为主……若舋不当身而殃延亲属,以兹制法,岂惟圣典之所不容,固亦 申韩 之所必去矣。”⒉自身;本人。《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唐 李白《少年行》:“遮莫姻
- 12.
悬远释义:相距很远。《魏书·序纪·穆帝》:“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 琨 求 句注陘 北之地。”《坛经·机缘品》:“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自 鲁 至 陈,道路不至悬远,何至五年不归?”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上》:“弘 正 并推 边、何、徐、李,每怪 边 品第悬远,胡得此称。”
- 13.
故邑释义:⒈原来的封邑。 ⒉故乡所在的都邑。
- 14.
散伯释义: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伯爵。 详“散侯”。
- 15.
散侯释义: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侯爵。
- 16.
散男释义: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详“散侯”。
- 17.
梁丘姓释义:复姓,源流单一,出自春秋时齐国贵族后代,以封邑名为氏。
- 18.
爵邑释义:⒈爵位和封邑。⒉特指封邑。
- 19.
田氏宗祠释义: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满之后妫完之封地,为陈氏所改,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20.
益封释义:增加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