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 源流 yuánliú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源流 [yuán liú]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例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英[ origin and development; ]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例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源流 引证解释
⒈ 水的本源和支流。
引《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 刘昭 注引 汉 郑玄 曰:“无故源流竭絶,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彰德府 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 小彰河,源流皆异。”
⒉ 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引《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陆璣 《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 常熟 是一个农产品高产区。”
⒊ 比喻收入和支出。
引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惟侥倖一时进用,不顾平日源流,此可为长太息也。”
⒋ 根源;来源。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不足以演畅微言,开示愤悱,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
唐 杜荀鹤 《投从叔补阙》诗:“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宋 吴炯 《五总志》:“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 杜陵,即吾师也。”
⒌ 比喻亲属、世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舒守谦 即 元舆 之族也,聪敏慧悟,富有春秋。
引元舆 以源流非远而礼遇颇厚。”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然则 范氏 之有家乘……而守以弗堕,支属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
⒍ 指古今。
引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亭臺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嘆源流。”
国语词典
源流 [yuán liú]
⒈ 水的本源和支流。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登梁山以观源流,相㶟水以度形势。」
⒉ 事物的本末、起源和发展。
引宋·刘克庄〈还黄镛诗卷〉诗:「源流不乱知归趣,篇什无多见苦心。」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请问二位先生,这郭璞之说,是怎么个源流?」
源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源泉释义:⒈泉水的源头,也泛指水源。 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生命的源泉。智慧的源泉。力量的源泉。‖也说泉源。
- 2.
泉源释义:⒈水源。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 3.
源头释义:水发源的地方:黄河源头。民歌是文学的一个源头。
- 4.
出处释义:⒈〈动〉出仕和退隐。 ⒉〈名〉(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 5.
起源释义:⒈开始发生:秦腔起源于陕西。世界上一切知识无不起源于劳动。⒉事物发生的根源:生命的起源。
- 6.
根源释义: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事物的起源。
- 7.
来源释义:⒈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事物的根源:经济来源。 ⒉(事物)起源;发生(后面跟“于”):神话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源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族释义:⒈一个宗族、家族。亦指同一宗族、家族。⒉同一族类。⒊谓同一源流。
- 2.
一股释义:⒈表数量。用于条状物。物由两条以上合成者,称其一条为一股。《礼记·杂记上》“小敛环絰,公大夫士一也”汉 郑玄 注:“环絰者一股,所谓缠絰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黄金合分鈿。”⒉表数量。指一支。《红楼梦》第五回:“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⒊表数量。用于水流、气流、道路等。元 尚仲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台。”《西游记》第一回:“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不料这酒泼在地下,忽然唿的一声,冒上一股火来。”
- 3.
东郭姓释义:东郭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 一说:得姓始祖:齐桓公。
- 4.
严氏谱牒释义:湖南省安化县温塘严氏族谱部分“源流总系”。
- 5.
书录释义:有关某一部书或某些著作的版本、插图、评论及其源流等各种资料的目录。
- 6.
亿祀释义:亿年。祀,年。《宋史·乐志七》:“龙德而隐,源流则长。宜乎亿祀,侑享弥昌。”
- 7.
仙圣释义: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宋 王胄 《罗浮图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传之纪载,幽居之隐沦,动植之灵异,前后之吟咏,不可以备知。”
- 8.
仙源制器释义:意为仙源制造的器具,仙源制器来源于福建仙源古典家具厂,涵义也为:仙匠工艺,源流百年。其包括红木家具,中式古典家具,书房家具;雕刻工艺品;其他客厅家具;木制工艺品;床;其他餐厅家具,也包括香道,香道工艺品等等。
- 9.
伦贯释义:犹言源流。
- 10.
伯高姓释义:伯高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体,今已不再,皆简改为单姓高氏,融入了高氏大家庭,但其有个特征,即族人皆以荥阳、齐郡、渤海为郡望。
- 11.
佚失释义:散失;失落。郭沫若《<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
- 12.
僞撰释义:⒈伪造杜撰。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书类》“《古三坟书》一卷”:“晁公武 云:‘张商英 伪撰。’”清 崔述《考信录提要·总目》“《补上古考信录》二卷”:“加以 杨 墨 之徒,欲絀 唐 虞 三代之治,藉其荒远无徵,乃妄造名号,伪撰事跡,以申其邪説。”⒉指伪造的作品。清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叙》:“古集间有一二附益伪撰,不足称数,故不之及。”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实际上它与《最上乘论》是同一种作品,都认为 弘忍 所撰,但《师资记》断定它为伪撰
- 13.
先河后海释义: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 14.
八白室释义:成吉思汗 死后,造长陵,并修建白室八间,以为寝庙。后遂以“八白室”为其陵寝专称。参阅《蒙古源流》卷四、卷六与《圣武记》卷五附录。
- 15.
公良姓释义:公良姓源流单纯,出自周朝公子良后代,以祖名为氏。
- 16.
公西姓释义:公西姓源流单纯,,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后代所改。
- 17.
养民释义:养育人民。 《书·大禹谟》:“ 禹 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三代 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清史稿·睿宗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孟子 言仁心……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 18.
化性起僞释义: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元定 简学者 刘礪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謫 道州。”罗惇曧《文学源流》:“宋 儒排 荀子 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 荀子 化性起伪之意。”
- 19.
化裁释义: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 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 20.
北宫姓释义:北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姬括之后,以居住地方位为氏。 据《姓纂》载:“出自姬姓,卫成公曾孙括,世为卫卿,别以所居为北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