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两仪 两仪的意思
liǎng

两仪

简体两仪
繁体兩儀
拼音liǎng yí
注音ㄌㄧㄤˇ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基本含义

两仪指的是天地之间的两种力量或者两种状态。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对立或者相对的两个方面。

两仪的意思

两仪 [liǎng yí]

1. 指天地。借指君主的父母。指阴阳、男女。

两仪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地。

《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⒉ 借指君主的父母。

《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⒊ 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国语词典

两仪 [liǎng yí]

⒈ 天地。

《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


两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两仪释义:⒈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⒉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
    • 3.
      亏汙释义:亏损玷污。《续列女传·汉孝平王后》:“君子谓 平后 体自然贞淑之行,不为存亡改意,可谓节行不亏污矣。”《新唐书·武平一传》:“况 两仪、承庆殿 者,陛下受朝听讼之所,比大饗羣臣,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
    • 4.
      仪极释义:宇宙的极则;自然的规律。语本《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功冠邃古,化侔仪极,恭承神祇,严奉宗稷。”
    • 5.
      元一释义:⒈即一元。 四千六百十七年的一个周期。《汉书·律历志上》:“三统合於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参见“一元”。⒉指万物的本源。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九徵》:“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胞胎元一,范铸两仪。”
    • 6.
      别怨释义:离别的忧愁。唐 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诗:“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宋 张先《芳草渡》词:“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 7.
      参两释义: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宋 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 杨慎《艺林伐山·四七参两》:“《春秋纬》,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四七,指二十八宿。
    • 8.
      参和释义:三者合一。《左传·襄公七年》:“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晋 陆云《赠顾尚书》诗:“五岳降神,四瀆炳灵,两仪钧陶,参和大成。”宋 张载《正蒙·诚明》:“天本参和不偏。”王夫之 注:“参和,太极、阴、阳,三而一也。”
    • 9.
      合生释义:⒈唐 代一种以歌咏为主,伴随舞蹈的伎艺。《新唐书·武平一传》:“伏见胡乐施於声律,本备四夷之数,比来日益流宕,异曲新声,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宋 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合生》:“﹝ 唐 ﹞ 中宗 宴 两仪殿,胡人 袜子、何懿 倡‘合生’,歌言浅秽……即是‘合生’之原,起自 唐中宗 时也。”⒉亦作“合笙”。宋 代说书的一个流派。艺人当场指物赋诗,也称唱题目。其内容滑稽并含讽劝意味的,叫乔合生。宋 洪迈《夷坚支乙志·合生诗词
    • 10.
      命代释义:命世。《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李善 注:“《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广雅》曰:‘命,名也。’”按,本集作“命世”,唐 人讳改。《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顒顒,瞻仰德化。”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知己》:“﹝ 杜紫微 ﹞復有《赠嘏》诗曰:‘命代风骚将,谁登 李 杜 坛。’”
    • 11.
      太极释义:中国古代哲学名词。指派生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12.
      女学释义:⒈旧时指以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项内容教育妇女。清 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潚寿其母夫人》诗:“吁嗟三代后,女学将毋忘。”⒉也泛指女子教育。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中国 之人,生齿繁昌,心思灵巧,女范虽肃,女学多疏。”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参见“妇学”。⒊女子学校。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九:“从前,以自由恋爱而闹翻了 湖南 ╳╳女学的就是她。”
    • 13.
      星筵释义:七夕庆祝双星相聚的宴会。 唐 李乂《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云汉弥年阻,星筵此夕同。”
    • 14.
      沈奥释义:⒈亦作“沉奥”。深邃奥妙。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四:“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沉奥之跡,昭然显著,故曰洞冥。”明张纶《林泉随笔》:“宋太史《宋曲》,沉奥典雅,极力模倣,犹瞠乎柳之后。”⒉指深奥的学理。⒊指大地。语出《文选·班固〈典引〉》:“有沉而奥。”李善注:“奥,浊也。言两仪始分之时,其气和同,沉而浊者为地,浮而轻者为天。”《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 15.
      産物释义:⒈生产物品;产生事物。汉 王充《论衡·感虚》:“天主施气,地主产物。”三国 魏 曹植《文帝诔》:“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⒉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或结果。邹韬奋《萍踪寄语》四十:“其实贫民窟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部分的产物。”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人是时代即社会环境的产物。”曹禺《<曹禺选集>后记》:“把它们拿到今天来看,必然有许多的缺陷和谬误,因为它们都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 16.
      空同释义:⒈虚无浑茫。《关尹子·九药》:“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同。”南朝 梁 江淹《水上神女赋》:“视空同而失貌,察倏忽而亡迹。”明 冯惟敏《粉蝶儿·五岳遨游》曲:“太极分两仪,空同涵万有。”⒉亦作“空桐”、“空峒”。山名。即 崆峒。在今 甘肃省 平凉市 西,险峻雄伟,山上道观极盛。《庄子·在宥》:“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汉书·郊祀志上》:“上遂郊 雍,至 陇西,登 空桐,幸 甘泉。”宋 曾巩《冬暮感怀》诗:“坐思 空峒 间,负雪山千
    • 17.
      葬法倒杖释义:唐代杨筠松·著。共六章: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两仪(lia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两仪是什么意思 两仪读音 怎么读 两仪,拼音是liǎng yí,两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两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