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转漕 转漕的意思
zhuǎncáo

转漕

简体转漕
繁体轉漕
拼音zhuǎn cáo
注音ㄓㄨㄢˇ ㄘ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ǎn zhuàn zhuǎi,(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cáo, ◎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例句】: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基本含义

转运粮草,指将粮食等物资从一处运输到另一处。

转漕的意思

转漕 [zhuǎn cáo]

1. 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转漕 引证解释

⒈ 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史记·萧相国世家》:“关中 事计户口转漕给军, 汉王 数失军遁去, 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萧何 转漕 关中,给食不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嘉定 宝山衞,筑於 明 永乐 七八年间,时转漕尚用 元 人海运,行海者望海收帆。”


国语词典

转漕 [zhuǎn cáo]

⒈ 转运粮饷。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转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减漕释义:减少漕运。 《汉书·昭帝纪》:“朕閔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颜师古 注:“减省转漕,所以休力役也。”
    • 2.
      盘仓释义:指转运仓贮粮物。 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京师转漕东南,岁七百万,积以升斗,极於京垓,盘仓古法,今也失传,其数至颐而不可稽,其欺至隐而不可詰。”
    • 3.
      相如檄释义:指 汉 司马相如 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 为郎数岁,会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西 僰 中,发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 蜀 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 相如 责 唐蒙,因喻告 巴 蜀 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 4.
      科讁释义:亦作“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休屠 以卫 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张守节 正义:“音讁。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明 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 5.
      科谪释义:亦作“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休屠 以卫 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张守节 正义:“音讁。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明 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 6.
      计利释义:⒈计算利害。《孙子·计》:“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杜牧 注:“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既见听用,然后於常法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五二:“是非得失閒,焉足相讥理?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⒉谋利;计较利益。《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其心欢喜,计利一时,即堕生死十五刼中,当作黄门,用是使比丘相增耳。”明 海瑞《赠霜柏陈先生得奖劝序》:“诸弟子之言曰:‘事师三年,二经帮补入学矣,不一见有计利言色。先后进生,自行束修以上,均此诲心待之。’”清 王槐《转漕行》:“下策决 河
    • 7.
      转漕释义:转运粮饷。 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史记·萧相国世家》:“关中 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 数失军遁去,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萧何 转漕 关中,给食不乏。”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嘉定 宝山衞,筑於 明 永乐 七八年间,时转漕尚用 元 人海运,行海者望海收帆。”
转漕是什么意思 转漕读音 怎么读 转漕,拼音是zhuǎn cáo,转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转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