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敌 通敌的意思
tōng

通敌

简体通敌
繁体通敵
拼音tōng dí
注音ㄊㄨㄥ ㄉ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基本含义

与敌人勾结,背叛自己的国家或团体。

通敌的意思

通敌 [tōng dí]

1. 同敌人相勾结。

有通敌之嫌。

[collaborate with the enemy; collude with the enemy;]

通敌 引证解释

⒈ 勾结敌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温体仁家书》:“明 季督师 袁崇焕 之狱,当时帝意,谓其通敌召兵,故加严谴。”
秦兆阳 《大地》第三卷四:“咱们闹义和团那时候,要不是朝廷里偷偷儿通敌卖国,咱们还败得了?”


国语词典

通敌 [tōng dí]

⒈ 和敌人私相勾通连系。

如:「通敌的叛徒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通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臣释义:⒈忠诚可靠之臣。 《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唐 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明 陈子龙《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郭 之将,朔方、陇右 之兵,而后可。”⒉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清 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 2.
      叛敌释义:通敌的事例;出卖或通敌的行为。
    • 3.
      私通释义:⒈私下勾结:私通敌寇。⒉通奸。
    • 4.
      纳款释义:归顺;降服。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加以纳款通和,布德脩礼。”李善 注:“纳其款关之诚,而通其和好之礼。”唐 张说《裴公神道碑》:“俄而衔璧辕门,释缚纳款。”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许定国 诱杀 高杰,遂与 李际遇 先后纳款。”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纳款、通敌的鬼蜮行为,一到现在,就好像都是‘前进’的光明事业。”
    • 5.
      通水释义:⒈疏通水道。宋 苏轼《策断三》:“而 闔庐、夫差 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与 齐 晋 争强。”宋 苏辙《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诗:“累石作臺秋蘚上,凿 汧 通水细渠清。”⒉引水系统开始供水。《光明日报》26:“引 黄 济 青 工程正式建成通水。”⒊谓做内应,通敌。吴天《丝场泪》第十章:“刚才你说回来叫他去庵堂,原来是通水叫他跑了,快把人交出来。”《小说月报》1981年第7期:“这一手被看破了,一个牛高马大的渔民,在他脖颈上劈了一掌,怒喊道:‘你通水!’”
    • 6.
      钩距释义:亦作“鉤拒”。 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备穴》:“为铁鉤距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鉤客穴。”岑仲勉 简注:“既通敌穴,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史树青 等曾説:‘四川 出土的铁器中,有 汉 钩镶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刘熙《释名》説:“两头曰鉤,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鉤引。”但据《墨子·鲁问篇》説:“公输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进者拒之”……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中陈列的钩镶,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墨子·鲁问》:“公输子 自 鲁 南游 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鉤拒之备,退
    • 7.
      锄奸释义:铲除通敌叛国的坏人。

通敌(tong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敌是什么意思 通敌读音 怎么读 通敌,拼音是tōng dí,通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