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非正式 非正式的意思
fēizhèngshì

非正式

简体非正式
繁体
拼音fēi zhèng shì
注音ㄈㄟ ㄓㄥˋ ㄕ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i,(1) 不,不是。【组词】: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2) 不对,过失。【组词】: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例句】:我非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例句】: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组词】:东非。西非。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shì,(1) 物体外形的样子。【组词】:式样。样式。(2) 特定的规格。【组词】:格式。程式。(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组词】:开幕式。阅兵式。(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组词】:分子式。算式。公式。(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组词】:叙述式。命令式。

基本含义

非正式指的是不符合正规规范的行为或语言,通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拘束的特点。

非正式的意思

非正式 [fēi zhèng shì]

1. 不拘礼节;非正规。

非正式的听证会。
非正式的讨论。
非正式的合同。

[ informal; ]

2. 不是官方承认的。

非正式首都。

[ unofficial; ]

3. 不属于一个政府或治理机构的,未得到政府或治理机构的批准或承认的。

非正式的村长之类。


国语词典

非正式 [fēi zhèng shì]

⒈ 不是正式的,相对于正式而言。

如:「这是个非正式的会议,大家不必太拘束。」


非正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实婚释义:见非正式婚姻。
    • 2.
      代班释义:代班,全称为代理班主任,是指非正式的主管或经理。
    • 3.
      余印释义: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 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长孙无忌 疏议:“餘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
    • 4.
      便函释义:形式比较简便的、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区别于“公函”)。
    • 5.
      便条释义:写上简单事项的纸条;非正式的书信或通知。
    • 6.
      假守释义: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 7.
      假封释义:非正式的封拜。
    • 8.
      假授释义:非正式的委任。
    • 9.
      假王释义:暂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
    • 10.
      军便服释义:不同于一般便衣的非正式的军用服装。
    • 11.
      嗓门释义:嗓音。老舍《骆驼祥子》九:“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赵树理《三里湾·黄沙沟口》:“﹝青年妇女们﹞用不高不低的嗓门,非正式地唱着本地的‘小落子’戏。”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她说的很快,有时竟忘情地提高了尖嗓门。”
    • 12.
      家问释义:⒈家信。 ⒉谓在家中问学,非正式从师求学。参见“室学”。
    • 13.
      小吃部释义:非正式的餐室,尤指在旅馆或俱乐部中的餐室。
    • 14.
      小名释义: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也叫乳名。
    • 15.
      小见释义:⒈小见识;浅见。⒉略见,略知。⒊汉代诸侯王朝见天子的仪制之一。即于禁门内宴见,为非正式的朝见。
    • 16.
      小道儿消息释义:道听途说的消息;非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
    • 17.
      小餐释义:非正式的酒宴。
    • 18.
      手力资释义:唐 代一种非正式俸禄的补贴。
    • 19.
      打白条释义:⒈开具非正式的收据等。⒉收购时用单据代替应付的现款,日后再予以兑付,叫做打白条。
    • 20.
      摄官释义:⒈任职的谦词。 表示暂时代理。《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杨伯峻 注:“摄,代也。承乏亦谦词,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只能由自己承当。此固当时辞令。”晋 潘岳《<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南朝 梁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闥,遥望凤皇池。”⒉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道协 周公,神交帝 唐。摄官从事,冕服端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州县官在任考满,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

非正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实婚释义:见非正式婚姻。
    • 2.
      代班释义:代班,全称为代理班主任,是指非正式的主管或经理。
    • 3.
      余印释义: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 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长孙无忌 疏议:“餘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
    • 4.
      便函释义:形式比较简便的、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区别于“公函”)。
    • 5.
      便条释义:写上简单事项的纸条;非正式的书信或通知。
    • 6.
      假守释义: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 7.
      假封释义:非正式的封拜。
    • 8.
      假授释义:非正式的委任。
    • 9.
      假王释义:暂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
    • 10.
      军便服释义:不同于一般便衣的非正式的军用服装。
    • 11.
      嗓门释义:嗓音。老舍《骆驼祥子》九:“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赵树理《三里湾·黄沙沟口》:“﹝青年妇女们﹞用不高不低的嗓门,非正式地唱着本地的‘小落子’戏。”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她说的很快,有时竟忘情地提高了尖嗓门。”
    • 12.
      家问释义:⒈家信。 ⒉谓在家中问学,非正式从师求学。参见“室学”。
    • 13.
      小吃部释义:非正式的餐室,尤指在旅馆或俱乐部中的餐室。
    • 14.
      小名释义: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也叫乳名。
    • 15.
      小见释义:⒈小见识;浅见。⒉略见,略知。⒊汉代诸侯王朝见天子的仪制之一。即于禁门内宴见,为非正式的朝见。
    • 16.
      小道儿消息释义:道听途说的消息;非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
    • 17.
      小餐释义:非正式的酒宴。
    • 18.
      手力资释义:唐 代一种非正式俸禄的补贴。
    • 19.
      打白条释义:⒈开具非正式的收据等。⒉收购时用单据代替应付的现款,日后再予以兑付,叫做打白条。
    • 20.
      摄官释义:⒈任职的谦词。 表示暂时代理。《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杨伯峻 注:“摄,代也。承乏亦谦词,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只能由自己承当。此固当时辞令。”晋 潘岳《<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南朝 梁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闥,遥望凤皇池。”⒉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道协 周公,神交帝 唐。摄官从事,冕服端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州县官在任考满,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

非正式造句

1.中国的商人比挪威的非正式多了,也不那么一板一眼。

2.如果不是隆重的场合,邀请要用非正式的语气。

3.业主保留拒绝任何投标,摈弃任何非正式投标和授予最有利于业主的合同的权利。

4.中国的商人比挪威的非正式多了,也不那么一板一眼。

非正式是什么意思 非正式读音 怎么读 非正式,拼音是fēi zhèng shì,非正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非正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