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 [jiàn zhì]
1. 国家机构或团体内的编制和系统。
英[organizational system;]
建制 引证解释
⒈ 政府机关、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
引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周大勇 知道建制被打乱的敌人,就失去了战斗力量。”
国语词典
建制 [jiàn zhì]
⒈ 建立制度。
例如:「改元建制」。
⒉ 既定的体制与组织。
例如:「公司经过一次人事异动,所有的建制都改变。」
建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2.
主官释义:军队各级各类建制单位中担任正职的领导干部。如司令员、政治委员、连长、政治指导员、院长、所长等。
- 3.
亲建制派释义:亲建制派(英文:Pro-Beijing Camp、Pro-Establishment Camp),简称建制派是香港的政治派系,包括民建联、自由党、新民党、经民联、工联会、劳联等。 建制派指拥护或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现有建制及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政党和人士。
- 4.
什伍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 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唐 柳宗元《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⒉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
- 5.
兵力释义:军队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如一个团的兵力,两万人的兵力。
- 6.
君主专制释义:通常指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把国家与人民当作私有财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 7.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8.
奴隶社会释义:也叫奴隶占有制社会。阶级社会的第一种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掌握着国家机器,极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和贫民。奴隶承担着生产物质资料的重负,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可以由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戮。随着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的激化和封建制因素的增长,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 9.
定编释义:确定某一建制单位的编制。
- 10.
封建主义释义:指封建的 社会制度。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把占有的土地出租给农民,迫使农民缴地租,纳贡税,服劳役,遭 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地主 阶级思想,它以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
- 11.
封建礼教释义:指的是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 一提起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但什么是封建礼教呢?封建让人很不舒服。可封建一词是什么意识呢?封建的古意是分封建制的意思。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可见封建一词定义不准。“礼教”产生的基础是周末的封建制度,说“封建礼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礼教”。
- 12.
封建制度释义: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 中国 于 春秋 战国 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
- 13.
州里释义:⒈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 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⒉指同乡的人。
- 14.
庐伍释义:按军队建制编列的居民。
- 15.
归标释义:清 代谓列入军队正式编制。标,清“绿营兵”建制,相当于团,下辖协、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这甚么军是不归标的,另外立了名目。”
- 16.
成建制释义:成建制就是整个班、整个排、整个连的意思。如今也引申为集体的意思。
- 17.
批判现实主义释义:19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贵族的没落,比较广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为后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
- 18.
文艺复兴释义:14—16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文化革新运动。始于意大利,并相继在西欧各国发生。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下,宣扬“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文艺复兴摆脱了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给西欧国家带来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制造了舆论。
- 19.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20.
有罪推定释义:在审判机关对被控告的人判决有罪以前,就将其当做犯人的原则。 是封建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跟“无罪推定”相对)。
建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2.
主官释义:军队各级各类建制单位中担任正职的领导干部。如司令员、政治委员、连长、政治指导员、院长、所长等。
- 3.
亲建制派释义:亲建制派(英文:Pro-Beijing Camp、Pro-Establishment Camp),简称建制派是香港的政治派系,包括民建联、自由党、新民党、经民联、工联会、劳联等。 建制派指拥护或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现有建制及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政党和人士。
- 4.
什伍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 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唐 柳宗元《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⒉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
- 5.
兵力释义:军队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如一个团的兵力,两万人的兵力。
- 6.
君主专制释义:通常指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把国家与人民当作私有财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 7.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8.
奴隶社会释义:也叫奴隶占有制社会。阶级社会的第一种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掌握着国家机器,极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和贫民。奴隶承担着生产物质资料的重负,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可以由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戮。随着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的激化和封建制因素的增长,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 9.
定编释义:确定某一建制单位的编制。
- 10.
封建主义释义:指封建的 社会制度。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把占有的土地出租给农民,迫使农民缴地租,纳贡税,服劳役,遭 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地主 阶级思想,它以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
- 11.
封建礼教释义:指的是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 一提起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但什么是封建礼教呢?封建让人很不舒服。可封建一词是什么意识呢?封建的古意是分封建制的意思。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可见封建一词定义不准。“礼教”产生的基础是周末的封建制度,说“封建礼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礼教”。
- 12.
封建制度释义: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 中国 于 春秋 战国 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
- 13.
州里释义:⒈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 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⒉指同乡的人。
- 14.
庐伍释义:按军队建制编列的居民。
- 15.
归标释义:清 代谓列入军队正式编制。标,清“绿营兵”建制,相当于团,下辖协、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这甚么军是不归标的,另外立了名目。”
- 16.
成建制释义:成建制就是整个班、整个排、整个连的意思。如今也引申为集体的意思。
- 17.
批判现实主义释义:19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贵族的没落,比较广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为后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
- 18.
文艺复兴释义:14—16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文化革新运动。始于意大利,并相继在西欧各国发生。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下,宣扬“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文艺复兴摆脱了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给西欧国家带来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制造了舆论。
- 19.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20.
有罪推定释义:在审判机关对被控告的人判决有罪以前,就将其当做犯人的原则。 是封建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跟“无罪推定”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