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天爵 天爵的意思
tiānjué

天爵

简体天爵
繁体
拼音tiān jué
注音ㄊ一ㄢ ㄐ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jué,(1)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2)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组词】:爵位。官爵。爵禄(爵位和俸禄)。爵士。(3) 古同“雀”。

基本含义

指天赐的尊爵或荣誉,比喻极高的地位或荣耀。

天爵的意思

天爵 [tiān jué]

1. 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

3. 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

天爵 引证解释

⒈ 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

《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唐 白居易 《池上即事》诗:“身闲当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克己之谓强,天爵之谓贵。”

⒉ 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高祖 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剌 哀 主於义域,僭天爵於 高安。”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国语词典

天爵 [tiān jué]

⒈ 天赋的尊贵。

《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

⒉ 朝廷的爵位。

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三·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天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师释义:⒈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独步人师。”清 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⒉别人的老师。《礼记·学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2.
      具修释义:⒈谓供置众物和打扫。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⒉齐备,完备。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 3.
      吞炭释义:⒈指吞咽火炭毁嗓子。《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时……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飞鸟鎩翼,走兽决蹄。”⒉谓报恩。用 豫让 吞炭事。《梁书·侯景传》:“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唐 周匡物《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 冯当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为街卒所繫,鄂 守 王素 亟释之…… 冯 貽以诗,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参见“吞炭漆身”。
    • 4.
      填街释义:充塞街道。谓其多。《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门徒常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马填街,徒从无所止。”《梁书·文学传上·锺嵘》:“永元 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骑都塞市,郎将填街。”
    • 5.
      官品释义:⒈官职的品第等级。三国 魏 开始将官职分为九品;北魏 以后,品又分正、从。南朝 梁 沉约《奏弹王源》:“源 官品应黄纸,臣輒奉白简以闻。”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单于都护府》:“唐高宗 麟德 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三国演义》第十回:“李(李傕)、郭(郭汜)、张(张济)、樊(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问功名胡底?女推之曰:‘八字入格,自是二品贵人,所可惜者,官品高而人品低,人爵进而天爵退耳。’”⒉指生物。严复 译《天演论
    • 6.
      揆务释义:⒈考虑、研究各类事务。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⒉宰相的职务。唐 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荣揆务。”
    • 7.
      明离释义:⒈《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南朝 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昭明太子 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⒉指光明照耀。唐 柳宗元《天爵论》:“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是焉。”⒊指太子。南朝 梁简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臣以不肖,妄作明离。”唐 徐九皋《咏史》:“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参见“明两”。⒋帐名。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四:“帝所幸宫人名
    • 8.
      治世龟鉴释义:元苏天爵撰。
    • 9.
      渊渊释义:⒈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唐 柳宗元《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元 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清 秦道然《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瞿曇 説如如。”梁启超《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若 谭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⒉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
    • 10.
      焯焯释义:⒈显著;昭然。唐 韩愈《太学生何蕃传》:“司业、祭酒撰次 蕃 之羣行焯焯者数十餘事,以之升於礼部而以闻於天子。”明 叶盛《水东日记·苏天爵<元文类>》:“夫有 元 名人文集,如 王百一、阎高唐、姚牧菴、元清河、马祖常、元好问 之焯焯者,今皆无传。”清 钱谦益《涂母王夫人五十序》:“通政夫妇大节焯焯,国史彤史胥予言有徵焉。”⒉谓明亮貌。《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远看像萤飞逐,来近似流星焯焯。”
    • 11.
      高安释义:⒈谓居于高位而安泰。 《管子·版法》:“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尹知章 注:“与下同利,则高位安。”⒉指 汉哀帝 时 高安侯 董贤。《文选·潘岳<西征赋>》:“刺 哀主 於 义 域,僭天爵於 高安。”张铣 注:“董贤 有美色,帝幸之,封为 高安侯。”⒊宋 乐章名。《宋史·乐志一》:“建隆 元年二月……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
    • 12.
      鸣高释义:自鸣清高。 清 袁枚《答两江制府尹公书》:“枚 已申明情节,由 江宁 转报,此实乌鸟私情,退而求息,并非膏肓泉石,借此鸣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陈亦韩 ﹞归里后,著书设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经学荐,特旨赏国子监司业衔。先生天爵自重,原非借此鸣高,而望实交孚,必不终听其湮没,营营者可以悟已!”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不但是《西游记》里的魔王,吃人的时候必须童男和童女而已,在人类中的富户豪家,也一向以童女为侍奉,纵欲,鸣高,寻仙,采补的材料。”
    • 13.
      齿位释义:⒈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⒉排列的官位。明 赵南星《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⒊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唐 韦应物《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唐 权德舆《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

天爵(tianj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天爵是什么意思 天爵读音 怎么读 天爵,拼音是tiān jué,天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天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