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当 [dīng dāng]
1. 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的碰撞声。也作叮当、玎当。
英[jingle; clater; dingdong;]
丁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丁璫”。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引唐 郑嵎 《津阳门诗》:“月中秘药天半间,丁璫玉石和塤箎。”
唐 方干 《李户曹小妓》诗:“昼漏丁当相续滴,寒蝉计会一时鸣。”
清 黄遵宪 《偕叶损轩夜谈》诗:“丁当簷铁君休问,抽得閒身且絮谭。”
郭沫若 《女神的再生》诗:“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着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
国语词典
丁当 [dīng dāng]
⒈ 状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玉石等撞击的声音。也作「叮当」。
例如:「风铃丁当丁当响。」
丁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当长鸣释义:发丁当声。
- 2.
丁珰释义:见“丁当”。
- 3.
叮当释义:形容金属、瓷器、玉饰等撞击的声音:环佩叮当。铁马叮当。碟子碗碰得叮叮当当的。也作丁当、玎珰。
- 4.
廿四风释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个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楼东乙字初三月,亭北丁当廿四风。”又: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两番花信,故。
- 5.
抗丁释义:指旧时百姓抗拒统治者抓壮丁当兵。
- 6.
披秉释义:穿上官服,配戴饰物。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披秉》:“顷年初创臺,有 女真、契丹 之人,有为公相尚书侍郎者,从 汉 法例当披秉。”明 陶宗仪《辍耕录·披秉歌诀》:“天子郊祀与祭太庙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须依歌诀次第,则免颠倒之失。歌曰:‘袜履中单黄带先,裙袍蔽膝綬绅连,方心曲领蓝腰带,玉珮丁当冠笏全。’”
- 7.
摇鼓释义:由带有很多金属棒或环的细金属骨架构成的、当摇动时发出丁当声的古埃及打击乐器。
- 8.
摹声释义:摹声是以模拟客观世界事物的声音作为造词的依据。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纯模拟事物的声音,主要起描绘声音的作用,这类词的语音形式与事物现实的声音相似,主要是拟声词,例如:呜呜(风声)、嘀嗒(雨声)、汪汪(狗叫声)、潺潺(水流声)、丁当(物体撞击声)等,叹词实际上也是摹声,如“哎哟、啊、唉”等。一是不单纯模拟和描写声音,而是指称发出这种声音的事物。例如:“布谷、知了、蝈蝈、鸡、鸭、猫”等。
- 9.
语铃释义:挂在塔檐上的风铃,风吹后能丁当作响,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