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 [liú sàn]
1. 流转失散。
英[wander about and scatter;]
流散 引证解释
⒈ 流离失所;分散四方。
引《汉书·元帝纪》:“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
《旧唐书·窦建德传》:“时 山 东大水,人多流散。”
鲁迅 《坟·杂忆》:“待到屋无尺材寸椽,这才大家流散,还给我们一片瓦砾场。”
⒉ 指流离失所的人。
引《管子·侈靡》:“覩诛流散,则人不眺。”
《后汉书·虞诩传》:“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⒊ 流转散落。
引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自经变故以来,凡天府奇珍异宝,流散人间,冺冺无闻者,何可胜数。”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翔》:“不久前,国家收回了一批流散到国外的名画。”
⒋ 流动消散。
引汉 董仲舒 《雨雹对》:“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於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於九霄,光辉照曜,云雾即时流散。”
国语词典
流散 [liú sàn]
⒈ 流离分散。
引《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百姓失业流散,群辈守关。」
《续汉书志·第一〇·天文志上》:「米谷荒贵,民或流散。」
流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流浪释义: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流浪汉。流浪街头。
- 2.
流落释义: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流落街头。流落他乡。流落江湖。
- 3.
飘泊释义:见〖漂泊〗。
- 4.
流离释义: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颠沛流离。流离转徙。
流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一阁释义:中国著名的古代藏书楼。明中叶范钦所建,在宁波市月湖之西。原有藏书七万多卷,后屡经盗窃,散失甚多。1949年后经过修理,并收回流散图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
岁考释义:⒈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 寳 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⒉明 代提学官和 清 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目今提学要到 台州 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
- 3.
布写释义:分布流散。
- 4.
徵价释义:收取价款。 唐 韩愈《论复盐法事宜状》:“若据口给盐,依时徵价,办与不办,并须纳钱……臣恐因此所在不安,百姓转致流散。”
- 5.
惸独鳏寡释义:泛指孤苦无依的人。宋 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明 邱濬《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愍民之穷》:“唐太宗 贞观 元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鰥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三斛。”亦省作“惸寡”、“惸鰥”。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遭暴昏椓惸寡纷,民户流散日月曛。”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追 范蠡 於渺茫,吊 夫差 之惸鰥。”宋 陆游《秋兴》诗之二:“忽忽过白日,胡能慰惸鰥。”
- 6.
抛废释义:⒈荒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切磋》:“休,图 之中表,长於八韵,向与 子华 同砚席。晚年抛废,归 镜中别墅。”⒉犹抛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垦荒田》:“人民流散,渐致抛废。”
- 7.
播出释义:⒈逃亡。⒉流散出来。⒊由传播媒介发布。如:消息已由电台播出。
- 8.
散流释义:⒈液体四散而流。⒉流散。
- 9.
文澜阁释义: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 乾隆 四十九年(1784年)建,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孤山,咸丰 十年(1860年)倒塌,书多流散。光绪 六年重建,书由 丁丙、丁申 二人搜集钞补大半,后又陆续根据 文津阁 本钞补完全。书今藏浙江图书馆。
- 10.
新法释义:⒈新制定的法令。 《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宋史·王安石传》:“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章炳麟《訄书·商鞅》:“乃若夫輓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 鞅 之秕稗者也。”⒉指新的历法。《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始 元嘉 中,用 何承天 所製歷,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 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 11.
欢嬿释义:同“欢宴”。《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於是欢嬿既洽,长夜向半,琴瑟易调,繁手改弹,清声发而响激,微音逝而流散。”
- 12.
流冗释义:⒈流散;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水旱为灾,关 东流冗者众,青、幽、冀 部尤剧。”颜师古 注:“冗,散失其事业也。”唐 杜甫《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⒉指流离失所的人。《新唐书·泉男生传》:“仪凤 二年,詔安抚 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清 钱谦益《大学士孙公行状》:“杏山 十万之义兵岂忍其委於夷虏?关城数万之流冗,岂忍其尽为捐瘠?”
- 13.
流失释义:⒈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水土流失。建造水库蓄积汛期的河水,以免流失。⒉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肥效流失。抢救流失的文物。⒊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人才流失。
- 14.
流散释义:流转散失;流落分散:有的文物流散国外。当年流散在外的灾民陆续返回了家乡。
- 15.
流越释义:流散。
- 16.
流逸释义:⒈流散。 ⒉隐逸,隐居。⒊超脱飘逸。
- 17.
渭濩释义:流散漫延。
- 18.
游勇释义:⒈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勇,清 代指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亦泛指士兵。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今海内新遭髮捻之祸,元气已极敝矣,无业之游民,失职之游勇,伏戎於莽,纷纷皆是。”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近数十年,游勇麕集,椎埋相接,故其人最喜乱。”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⒉指失去统属而流散的兵卒。龚振黄《青岛潮·青岛问题之由来》:“是时,李秉衡 为 山东 巡抚,解散本省军队,游勇四散。”
- 19.
荒扰释义:⒈灾荒兵乱。《宋书·沉庆之传》:“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 躬耕垄亩,勤苦自立。”⒉慌乱。荒,通“慌”。宋 何薳《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若彼中无所养,则赴市之时,神魄荒扰,呼天请命之不暇,岂能愉心和气,雍容奏技如在豫暇时耶?”
- 20.
蚂蚁矢释义:俗称最佳的鼻烟。清 赵之谦《勇庐闲话》:“鼻烟初成时,质未凝,气尚流散。纳蜡中密栗无一痕,数十年后,气敛质结,视其内,舒卷如云霞,如水波,如晴沙,如蚁蛭。以如蚁蛭者最为陈久,俗呼蚂蚁矢,取形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