蝤蛑 [yóu móu]
1. 见“梭子蟹”
英[swimming crab;]
蝤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蝤蝥”。即梭子蟹。
引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蝤蝥,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有八足。犹蝥则螯无毛,足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之拨掉子。与蟹有殊,其大如升。南人皆呼为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鲁直 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絶,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
国语词典
蝤蛑 [yóu móu]
⒈ 梭子蟹的别名。参见「梭子蟹」条。
蝤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拨棹子释义:⒈即蝤蛑。蟹的一种。⒉唐教坊曲名。
- 2.
海蟳释义:海蟹的一种。 即蝤蛑。俗称青蟹、梭子蟹。产于我国南北沿海,可食用。
- 3.
甲藏用释义:蝤蛑的别名。俗称梭子蟹。
- 4.
石蟹释义:⒈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南朝 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宋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诗:“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蟹》:“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⒉蟹的化石。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治平 中,泽州 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扑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石蟹》﹝集解﹞引
- 5.
蛑蝤释义:即蝤蛑。梭子蟹。
- 6.
蝤蝥释义:见“蝤蛑”。
- 7.
蟹匡释义:亦作“蟹筐”。 亦作“蠏匡”。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唐 钱珝《江行无题》诗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宋 傅肱《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而无螯。”
- 8.
鳅蛑释义:亦作“鰌蛑”。 亦作“鰌蝥”。即蝤蛑。巨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