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八股文 八股文的意思
wén

八股文

简体八股文
繁体
拼音bā gǔ wén
注音ㄅㄚ ㄍㄨˇ ㄨㄣ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组词】: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gǔ,(1)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组词】:股骨。股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2)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①资金的一份,如“股份”,“股东”,“股票”;②机关团体中的一个部门;③其他,如“钗股”,“八股文”)。(3)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4) 量词(①指成条的,如“七股大水”;②指气味,如“一股香味”;③指力气,如“拧成一股劲”;④批、部分,如“一小股敌军”)。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固定模式、刻板陈词的文章或言辞。

八股文的意思

八股文 [bā gǔ wén]

1.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文章题目摘自《四书》,所论内容必须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


国语词典

八股文 [bā gǔ wén]

⒈ 文体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其体制源于宋、元的经义。最初八股考试命题采用经书中人伦治道之言,应试者据以敷陈经义,有若代圣贤立言,称为「制义」。元仁宗以四书命题,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时科举考试亦多取四书中的语句命题,故称为「四书文」。明成化以后渐成定式,清光绪末年废除。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全文对格式、体裁、用语、字数有严格规定。


八股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比释义:明 清 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
    • 2.
      举业释义:科举时代指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 也指八股文。
    • 3.
      党八股释义:中国共产党 内曾存在的一种错误文风。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形式刻板,不许发挥。毛泽东曾用党八股比喻党内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文风。
    • 4.
      八比释义:⒈八股文的别称。 ⒉排律六韵十二句中,除首尾两韵外,中间四韵八句为八比。四韵之始为承题,又称颔比;次称颈比或中比;又其次称腹比;其末称后比。
    • 5.
      八股式释义:八股文的程式、套子。比喻公式化、教条主义。
    • 6.
      八股文章释义:⒈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 见“八股文”条。⒉对刻板、僵化文章的讽称。如:“批阅学生作文习作,有时像在强迫自己去读一堆僵化的八股文章!”
    • 7.
      八韵诗释义:清 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一个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八韵诗来,连平仄都闹不明白。”
    • 8.
      刊文释义:科举时代刊印的八股文章,如《三场闱墨》之类,总称为刊文。后指《会考升学指导》一类书籍。鲁迅《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今年的考官之流,颇在讲些中学生的考卷的笑柄。其实这病源就在于瞎写。那些题目,是只要能够钞刊文,就都及格的。”
    • 9.
      制举业释义:指八股文。
    • 10.
      制举艺释义:指八股文。
    • 11.
      制义释义:⒈制宜,裁断适宜。 《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蒞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韦昭 注:“义,宜也。”⒉制定尊卑之义。《左传·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司马贞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⒊即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其文略仿 宋 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清 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
    • 12.
      制艺释义:旧指八股文。
    • 13.
      后比释义:指八股文中的一部分。
    • 14.
      四书文释义:明 清 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多取“四书”语命题,亦称八股文、时文。详“八股”。
    • 15.
      墨裁释义: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范本。《孽海花》第二回:“一个中年长龙脸的姓 钱,名 瑞敏,号 唐卿,是个墨裁高手。”参见“墨选”。
    • 16.
      墨选释义: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选本。 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
    • 17.
      大结释义:八股文的结束部分称“大结”。
    • 18.
      小讲释义:⒈即小经筵。⒉元代科举文章中“冒子”的内容之一。⒊明清八股文之“起讲”亦称“小讲”。
    • 19.
      帖括派释义:明 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
    • 20.
      戊戌变法释义: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干支纪年戊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接受其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颁布许多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减绿营兵;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提倡商办工业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坚决反对,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撤销变法法令,逮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梁逃往日本,变法失败。因自颁布维新诏令起到变法失败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维新。
八股文是什么意思 八股文读音 怎么读 八股文,拼音是bā gǔ wén,八股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八股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