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障 [bēi zhàng]
1. 亦作“陂鄣”。
2. 堤岸。
4. 阻遏,防护。
陂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陂鄣”。
⒉ 堤岸。
引《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
⒊ 阻遏,防护。
引《国语·周语下》:“决汩九川,陂鄣九泽。”
韦昭 注:“鄣,防也。”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惟是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於陂障。”
陂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殖释义:⒈丰茂;蕃衍。《国语·周语下》:“陂障九泽,丰殖九藪。”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穀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辽史·耶律挞烈传》:“部人化之,户口丰殖。”明 李时勉《北京赋》:“奇花珍果,嘉树甘木,禽兽鱼鳖,丰殖繁育。”⒉谓积聚财富。《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勤耕积粟,以丰殖 关中。”宋 袁燮《叔父承议郎通判常德府行状》:“公曰:‘昔人谓仕宦贫,好消息也。吾敢丰殖以自取戾?’迄无所增。”梁启超《敬告政府诸公》:“而公等所谓自丰殖以长子孙者,于彼时亦何有焉?”⒊犹富足。元 姚燧《朋簪堂记》:“﹝
- 2.
九川释义:九州的大河。《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 传:“决九州名川,通之四海。”《国语·周语下》:“决汨九川,陂障九泽。”一说指九条河川。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羽调曲》:“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九川行地,溯学海而波澄;三台烛天,指文星而度正。”
- 3.
汙泽释义:⒈积水的洼地。《汉书·沟洫志》:“陂障卑下,以为污泽。”《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 邛池。”唐 陆龟蒙《投龙潭》诗:“良田为巨浸,汚泽成赤地。”宋 苏辙《黄楼赋》:“下者为污泽,上者为沮洳。”⒉水鸟名。即鹈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夏五月,有鵜鶘鸟集 灵芝池,詔曰:‘此诗人所谓汚泽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时有鵜鶘”唐 颜师古 注:“鵜鶘即污泽也,一名淘河。”参阅《尔雅·释鸟》。
- 4.
陂鄣释义:见“陂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