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 [tǎo fá]
1. 出兵征伐。
英[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讨伐 引证解释
⒈ 征伐,征讨。
引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讨伐於彼。”
宋 吕陶 《送张子公》诗:“近日羽书至,讨伐加 羌 夷。”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他们会说:‘讨伐伪国,不承认 日本 侵略的 满洲国。’”
国语词典
讨伐 [tǎo fá]
⒈ 征伐。
引《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
近挞伐 征伐 征讨 诛讨
反媾和 讲和 招抚
讨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伐罪释义:讨伐有罪的人。
- 2.
征伐释义:出兵攻打、讨伐。
- 3.
征讨释义:出兵讨伐。
- 4.
挞伐释义:讨伐:大张挞伐。
- 5.
诛讨释义:征伐;讨伐。
讨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兵伐谋释义: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2.
东征西讨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 3.
东讨西伐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同“东征西讨”。
- 4.
东讨西征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5.
临逆释义:谓讨伐叛逆。
- 6.
九伐释义:⒈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 ⒉泛指征伐。
- 7.
九鼎迁秦释义: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 8.
仁义之兵释义: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9.
仁义之师释义: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10.
伐叛释义:讨伐叛逆。
- 11.
伐异党同释义: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 12.
伐罪吊人释义: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 13.
伐罪吊民释义: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 14.
伐罪释义:讨伐有罪的人。
- 15.
伯讨释义:谓方伯讨伐有罪的诸侯。 《公羊传·僖公四年》:“齐 人执 陈 袁涛涂 ……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何休 注:“言有罪方伯所宜讨。”徐彦 疏:“即下二十八年 晋侯 执 曹伯 畀 宋 人,成 十五年 晋侯 执 曹伯 归之于京师之属是也。”
- 16.
克伐释义:⒈攻打,讨伐。⒉损害。⒊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⒋征服;克服。⒌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 17.
兴兵释义:起兵:兴兵讨伐。
- 18.
出讨释义:出外讨伐。
- 19.
剿击释义:犹讨伐。
- 20.
剿抚兼施释义:剿:剿灭,讨伐;抚:安抚;兼施:同时使用。剿灭与安抚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