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成例 成例的意思
chéng

成例

简体成例
繁体
拼音chéng lì
注音ㄔㄥˊ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做好,做完。【组词】: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组词】: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3) 变为。【组词】:长成。变成。(4) 可以,能行。【例句】:成,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例句】:他办事麻利,真成。(6) 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句】:成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组词】: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8) 十分之一。【组词】:增产三成。(9) 平定,讲和。【例句】:“会于稷,以成宋乱”。(10) 姓。

lì,(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组词】:例证。例题。举例。例句。例如。(2) 规定。【例句】:例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例。凡例。条例。破例。发凡起例。(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组词】:例会。例假。例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组词】:事例。病例。案例。

基本含义

成例指的是成为典范或榜样的事物,也可以指已经成为惯例或规范的事物。

成例的意思

成例 [chéng lì]

1. 成形的做法;常规;先例。

还按成例办。

[precedent; established rules;]

成例 引证解释

⒈ 犹先例,惯例。

《周书·萧大圜传》:“昔 汉 明 为《世祖纪》, 章帝 为《显宗纪》, 殷 鉴不远,足为成例。”
明 袁宏道 《偶成》诗:“京师重拜客,酬答有成例。”
《清史稿·食货志一》:“列朝因时制宜,不拘成例。”
叶圣陶 《隔膜·一生》:“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田不种了,便卖耕牛。”


国语词典

成例 [chéng lì]

⒈ 惯例、前例。

《周书·卷四二·萧大圜传》:「昔汉明为世祖纪,章帝为显宗纪,殷鉴不远,足为成例。」
《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革陋规》:「凡所云陋规者,乃地方历来之成例,而非自我创始者也。」

如:「援引成例」。

老例 旧规


成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老例释义:旧规矩;旧习惯。

成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作故释义:谓不依旧规,自创先例。故,典故,成例。
    • 2.
      典例释义:可依为准则的成例。
    • 3.
      击鉢催诗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 4.
      刻舟求剑释义: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 5.
      十法九例释义:十种法律倒有九种是民间的成例。
    • 6.
      后不为例释义:例:先例,成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
    • 7.
      彝踵释义:犹言成规、成例。
    • 8.
      成例释义:现成的例子、办法等:援引成例。 他不愿意模仿已有的成例。
    • 9.
      成律释义:⒈犹成例。 ⒉符合格律。
    • 10.
      成格释义:⒈常规,成例。⒉固定的格式。
    • 11.
      援例释义:引用成例:援例处理。 我们不能援这个例。
    • 12.
      援用释义:⒈引用:援用成例。⒉引荐任用:援用亲信。
    • 13.
      有例可援释义:有成例可以援引。
    • 14.
      沿例释义:沿用成例。
    • 15.
      理例释义:常规,成例。
    • 16.
      用例释义:⒈援用成例。⒉动用中的实例。
    • 17.
      袭故守常释义:按照成例、常规办事。
    • 18.
      躐冒释义:谓因欺冒而得升职。 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言官回避父兄》:“其躐冒词林,乃近年倖竇,书何不援往年成例,而改 春 为检讨。”
    • 19.
      遵例释义:依照成例。
    • 20.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成例(cheng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成例是什么意思 成例读音 怎么读 成例,拼音是chéng lì,成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成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