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山 [lì shān]
1. 谓附着于山。
2. 山名。即骊山。
4. 复姓。
丽山 引证解释
⒈ 谓附着于山。
引《文选·宋玉<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
李善 注:“风吹水势,浪文如孤陇之附山。”
⒉ 山名。即 骊山。
引《吕氏春秋·疑似》:“幽王 之身,乃死於 丽山 之下,为天下笑。”
⒊ 复姓。
引《归藏》:“丽山 氏之子 鼓。”
国语词典
丽山 [lì shān]
⒈ 山名。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为秦岭的支脉,与蓝田县蓝田山相连。周幽王死于此山下,秦始皇陵寝建于此。山麓有温泉,唐明皇置温泉宫,后改为华清宫。也作「骊山」。
丽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勾画释义: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画脸谱。 这篇游记勾画了桂林的秀丽山水。
- 2.
浮山释义:⒈山名。即 包山、狮子山。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⒉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⒊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⒋指海市蜃楼。清 黄宗羲《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
- 3.
烈山释义: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 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 神农氏 生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礼》谓之 烈山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烈山氏”。
- 4.
论输释义:定罪而罚作劳役。《史记·黥布列传》:“布 已论输 丽山。”张守节 正义:“言 布 论决受黥竟,丽山 作陵也。时 会稽郡 输身徒。”《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三》:“睚眦有违,论输左校。”李善 注:“论输,谓论其罪而输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