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茅庐 茅庐的意思
máo

茅庐

简体茅庐
繁体茅廬
拼音máo lú
注音ㄇㄠˊ ㄌ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o, ◎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组词】: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lú,(1) 房舍。【组词】:茅庐。庐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2) 姓。

基本含义

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茅庐的意思

茅庐 [máo lú]

1. 茅舍;草屋。

[thatched cottage;]

茅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茆庐”。草屋。

唐 张籍 《送韩侍御归山》诗:“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驄马入深山。”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明 刘基 《崇福寺俦上人看山楼》诗:“为爱山中世事疎,看山终日坐茅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此非安乐乡。幸老夫来,可从去,茅庐可以下榻。”
苏曼殊 《遁迹记》:“嗣余忽醒,身卧茅庐。”


国语词典

茅庐 [máo lú]

⒈ 草屋。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


茅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茅屋释义: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

茅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估舶释义:商船。清 吴伟业《送友人之淮安管饷》诗:“高牙鼓角雁飞天,估舶千帆落照悬。”清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
    • 2.
      初出茅庐释义: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 3.
      博望烧屯释义:三国 时,刘备 依于 刘表,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4.
      口采释义:亦作“口彩”。吉利的话。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口采》:“口采,吉语也。”《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庐,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希奇。但是听了他的口彩,心上也就高兴,一齐伸手接了过来。”《新民晚报》16:“邢老伯 又是老思想的人,岁末年初要讨‘口彩’。”
    • 5.
      当门释义:⒈挡着门。《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战国策·楚策一》:“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茅盾《子夜》九:“此时房间的矮门忽然荡开,一个人当门而立。”⒉对着门。宋 陆游《渔翁》诗:“江头渔家结茅庐,青山当门画不如。”
    • 6.
      柱楣释义:⒈茅庐的立柱和前檐。⒉柱与梁。
    • 7.
      茅庵释义:亦作“茆菴”。 茅庐;草舍。
    • 8.
      隆中对释义: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的诸葛亮对刘备作治世大计的谋划。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兴汉室、图霸业的方略。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边裔,整顿内政,外结孙权,协力拒曹,待机袭取宛洛,主力出击秦川,进图中原,以求一统,史称“隆中对”。刘备依照这个谋略,建立了与魏吴鼎立的蜀汉政权。
    • 9.
      鱼蛮释义:亦作“鱼蛮子”。渔夫,渔民。宋 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金 刘迎《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明 袁宏道《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清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清 曹寅《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茅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估舶释义:商船。清 吴伟业《送友人之淮安管饷》诗:“高牙鼓角雁飞天,估舶千帆落照悬。”清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
    • 2.
      初出茅庐释义: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 3.
      博望烧屯释义:三国 时,刘备 依于 刘表,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4.
      口采释义:亦作“口彩”。吉利的话。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口采》:“口采,吉语也。”《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庐,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希奇。但是听了他的口彩,心上也就高兴,一齐伸手接了过来。”《新民晚报》16:“邢老伯 又是老思想的人,岁末年初要讨‘口彩’。”
    • 5.
      当门释义:⒈挡着门。《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战国策·楚策一》:“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茅盾《子夜》九:“此时房间的矮门忽然荡开,一个人当门而立。”⒉对着门。宋 陆游《渔翁》诗:“江头渔家结茅庐,青山当门画不如。”
    • 6.
      柱楣释义:⒈茅庐的立柱和前檐。⒉柱与梁。
    • 7.
      茅庵释义:亦作“茆菴”。 茅庐;草舍。
    • 8.
      隆中对释义: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的诸葛亮对刘备作治世大计的谋划。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兴汉室、图霸业的方略。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边裔,整顿内政,外结孙权,协力拒曹,待机袭取宛洛,主力出击秦川,进图中原,以求一统,史称“隆中对”。刘备依照这个谋略,建立了与魏吴鼎立的蜀汉政权。
    • 9.
      鱼蛮释义:亦作“鱼蛮子”。渔夫,渔民。宋 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金 刘迎《别后有怀元济》诗:“世事君方厌蜗角,生涯我欲赋鱼蛮。”明 袁宏道《钓竿行》:“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清 唐孙华《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清 曹寅《江口网鱼夜归》诗:“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茅庐造句

1.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2.新任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3.这位技术精湛的技术员是我们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功臣。

4.董事长以三顾茅庐的诚心,到处延揽人才。

5.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校长三顾茅庐去请特级教师来给我们上课。

6.他这个厂长,是我用三顾茅庐的精神请来的,这厂子能有今天,多亏了他。

7.还是想试一试看是否有人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呢?

8.我是初出茅庐,才到这里工作,请多多关照。

9.初出茅庐:他当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10.这个问题对初出茅庐的首相鸠山由纪夫越来越重要。

11.我虽然初出茅庐,缺少经验,却有一股学习的热诚。

12.这小伙子初出茅庐,经验虽然不足,但工作热情很高。

13.当时我初出茅庐,对行里的规矩根本不清楚。

14.他必定相当出色,所以初出茅庐,老总就委以重任。

15.我怕他初出茅庐,为求表现,埋头硬干,惹了祸还不知。

16.他初出茅庐,缺乏经验,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

17.我初出茅庐,一切不懂,请大家多指教。

18.孔明道:吾自出茅庐,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19.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蒞校任教。

20.当时我初出茅庐,对行裡的规矩根本不清楚。

茅庐(mao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茅庐是什么意思 茅庐读音 怎么读 茅庐,拼音是máo lú,茅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茅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