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言行 言行的意思
yánxíng

言行

简体言行
繁体
拼音yán xíng
注音ㄧㄢˊ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说话和行动,表示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

言行的意思

言行 [yán xíng]

1.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words and deeds; opinion expressed and action taken;]

言行 引证解释

⒈ 言语和行为。

《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言行不敢戾於古人,愚固泯泯不能自计。”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不错, 常飞 的言行让人想起来伤心,不过,那可能是青年人一时的糊涂跟任性。”


国语词典

言行 [yán xíng]

⒈ 言语和行为。

《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文选·班固·典引》:「诞略有常审言行于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


言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镜释义:⒈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⒉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⒊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 2.
      三复白圭释义:指慎于言行。
    • 3.
      三榜定案释义: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极言行事慎重。
    • 4.
      不可非议释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 5.
      不安本分释义: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 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 6.
      不教之教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7.
      不教而教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8.
      不明觉厉释义: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但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 9.
      不检释义:谓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説这 魏生 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降处外任。”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清言宏议者,荡而不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世成》:“金世成,长山 人。性不检。忽出家作头陀。”李劼人《大波》第八章一:“彭绅 怎敢毁谤朝廷,那是他一时不检,失了言。”
    • 10.
      不臣释义: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 11.
      不近人情释义:不合乎人之常情。多指性情、言行怪僻,不合情理。
    • 12.
      两截人释义:⒈言行不一之人。 ⒉前后不一之人。旧题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两截人:绍圣以前,贤君也;绍圣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 13.
      严丝合缝释义:指缝隙密合,也用来比喻言行周密,没有一点漏洞。
    • 14.
      丧心病释义: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 15.
      中二病释义: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1999年1月11日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首度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
    • 16.
      中邪释义:迷信的人指被鬼怪迷住而言行反常。
    • 17.
      义人释义:⒈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东伐 紂 ,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⒉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板楯 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按 秦昭王 时有白虎为害,后为 板楯 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 18.
      乖巧释义:⒈(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为人乖巧。⒉机灵:乖巧伶俐。又顽皮又乖巧的孩子。
    • 19.
      亏心释义: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背良心:你说这话,也不亏心!。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 20.
      亮盒子摇释义: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 跟“盖着盒子摇”相对。

言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镜释义:⒈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⒉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⒊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 2.
      三复白圭释义:指慎于言行。
    • 3.
      三榜定案释义: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极言行事慎重。
    • 4.
      不可非议释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 5.
      不安本分释义: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 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 6.
      不教之教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7.
      不教而教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8.
      不明觉厉释义: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但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 9.
      不检释义:谓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説这 魏生 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降处外任。”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清言宏议者,荡而不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世成》:“金世成,长山 人。性不检。忽出家作头陀。”李劼人《大波》第八章一:“彭绅 怎敢毁谤朝廷,那是他一时不检,失了言。”
    • 10.
      不臣释义: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 11.
      不近人情释义:不合乎人之常情。多指性情、言行怪僻,不合情理。
    • 12.
      两截人释义:⒈言行不一之人。 ⒉前后不一之人。旧题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哲宗竟如两截人:绍圣以前,贤君也;绍圣以后何如主,不忍言矣。”
    • 13.
      严丝合缝释义:指缝隙密合,也用来比喻言行周密,没有一点漏洞。
    • 14.
      丧心病释义: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 15.
      中二病释义: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1999年1月11日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首度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
    • 16.
      中邪释义:迷信的人指被鬼怪迷住而言行反常。
    • 17.
      义人释义:⒈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东伐 紂 ,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⒉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板楯 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按 秦昭王 时有白虎为害,后为 板楯 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 18.
      乖巧释义:⒈(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为人乖巧。⒉机灵:乖巧伶俐。又顽皮又乖巧的孩子。
    • 19.
      亏心释义: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背良心:你说这话,也不亏心!。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 20.
      亮盒子摇释义: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 跟“盖着盒子摇”相对。

言行造句

1.外交场合要注意言行,你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2.由于他言行不一,所以在同学们中是威信扫地,连一个要好的朋友也没有。

3.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4.我们从小要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5.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6.静闲师太果然是一尘不染的得道高人,言行蕴涵禅机。

7.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狂妄的言行令人厌恶。

8.在公众的场合中,必须留意言行举止,尤其交头接耳是不礼貌的。

9.从他平时的言行,你就知道他是个人面兽心的人。

10.从他平时的言行,看不出他是个人面兽心的人。

11.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

12.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用先忧后乐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

13.老师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

14.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互相帮助,这些优良的品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言行准则里可是根深叶茂。

15.对于传说中的他彬彬有礼的言行,不了解的人以为是顺从,其实是避免同各竞争力量亲近的一个绝好办法。

16.在我的心目中,张教授的言行举止,一贯都是文质彬彬的。

17.在舞台上演出,言行就要像旁若无人那样自然,这样做就不会出差错了。

18.老师要言行一致,否则学生将会无所适从。

19.然而最近这六国却试图言行统一,步调一致。

20.父母的言行对我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言行(yan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言行是什么意思 言行读音 怎么读 言行,拼音是yán xíng,言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言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