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蛙 鸣蛙的意思
míng

鸣蛙

简体鸣蛙
繁体鳴蛙
拼音míng wā
注音ㄇㄧㄥˊ ㄨ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wā,(1)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组词】:青蛙(俗称“田鸡”)。牛蛙。蛙泳。蛙人。

基本含义

指无知者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吹自擂。

鸣蛙的意思

鸣蛙 [míng wā]

1. 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3. 鸣叫的青蛙。

鸣蛙 引证解释

⒈ 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晋书·后妃传论》:“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眼底雌雄看鬭蚁,耳中鼓吹厌鸣蛙。”

⒉ 鸣叫的青蛙。

宋 范成大 《喜雨》诗:“昨遣长鬚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明 刘基 《冬暖》诗:“野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鸣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吠尨释义:亦作“吠厖”。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金 王琢《七月十五夜看月》诗:“歷树有惊鹊,悄隣无吠厖。”元 曹伯启《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之一:“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明 刘基《凉夜》诗:“瀟瀟凉雨泻簷瀧,聒聒鸣蛙似吠厖。”
    • 2.
      放伐释义:谓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虐的君主。语本《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 问曰:‘汤 放 桀,武王 伐 紂,有诸?’”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明 顾璘《鸣蛙赋》:“唐 虞 受禪,舜 禹 雍和,汤 武 放伐,伊 吕 攫拏。”
    • 3.
      白板释义:⒈亦作“白版”。不施油漆的木板。唐 王维《田家》诗:“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唐 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村扉以白板,寺壁耀赬糊。”明 袁宏道《又和龙君超韵》:“白板赤栏桥,石根繫小舠。”清 吴伟业《遣闷》诗:“扁舟遇雨烟村出,白版溪门主人立。”⒉指不施油漆的木门。清 曹寅《过陈次山寓居读迦陵稿有感》诗:“草深白版鸣蛙处,水长西桥浴马时。”⒊自 汉 以来,授官皆有印章。授官只用板书而无诏敕印章,称“白板”。即无诰命之官。《晋书·赵王伦传》:“﹝ 伦 ﹞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府库之储不充於赐,金银
    • 4.
      蛮歌獠语释义:南方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讲话声。宋 张耒《鸣蛙赋》:“若 羌 絲野鼓,雜亂無節兮,又似夫蠻歌獠語,詭怪之迭作也。”
    • 5.
      闹吵吵释义:⒈亦作“闹抄抄”。亦作“闹炒炒”。喧哗嘈杂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与三四个相知方纔吃得数盃,则听得街上闹炒炒。”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闹炒炒栖鸦噪暮天,悲切切玄猿啸晚风。”《白雪遗音·马头调·逛庙》:“满城的苦瓜,都来把香烧,男女闹吵吵。”⒉争吵貌。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须记的您娘亲三年乳抱,怎禁这桑新妇当面闹抄抄。”⒊茂盛貌。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闹炒炒嫩緑草聒鸣蛙,轻丝淡黄柳带栖鸦。”

鸣蛙(mingw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鸣蛙是什么意思 鸣蛙读音 怎么读 鸣蛙,拼音是míng wā,鸣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鸣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