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齿 [qí chǐ]
1. “齐齿呼”的简称,“齐齿呼”是音韵学上的四呼之一。凡i韵母或韵头ii的韵母,称为齐齿呼,如天(tian)t‘ian,机(ji)tei中的ianian和ii
英[i-class;]
齐齿 引证解释
⒈ 并列。
引《礼记·礼运》:“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安有强敌世仇,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 胡 越 横行輦轂!”
⒉ 见“齐齿呼”。
国语词典
齐齿 [qí chǐ]
⒈ 同年、同岁。
⒉ 并列、同列。
引《礼记·礼运》:「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
⒊ 齐齿呼的简称。参见「齐齿呼」条。
齐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母释义:⒈大型贝类。⒉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 2.
内声释义:音韵学术语。指撮口之声和齐齿之声。
- 3.
四呼释义:汉语韵母的一种分类法。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叫开口呼,如普通话的a、e、ou、en等;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齐齿呼,如普通话的i、ie、ian、ing等;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合口呼,如普通话的u、uo、uai、uang等;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叫撮口呼,如普通话的ü、üe、üan、ün等。合称四呼。
- 4.
胡越释义:⒈胡 与 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汉 邹阳《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宋 司马光《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汉武帝 详延特起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终获其用,威加 胡 越。”清 姚鼐《咏古》之二:“秦皇 服 胡 越,六合归悬衡。”后亦泛指异族。清 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胡越横行輦轂,羌夷布满街衢,自古及今,实所未闻。”⒉胡 地在北,越 在南,比喻疏远隔绝。《淮南子·俶真训》:“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
- 5.
衰裳释义:居丧所服衣裳。《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郑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礼记·礼运》:“三年之丧,与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周礼·地官·闾师》“不绩者不衰”唐 贾公彦 疏:“其妇人不绩其麻者,死则不为之著衰裳以罚之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杂记》:“他如 费凤 之故吏,衰麻扶杖,魏元应 之故吏,万里衰裳,其时服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殊不可解。”
- 6.
齐齿释义:齐齿呼的简称,齐齿呼是音韵学上的四呼之一。凡 韵母或韵头i 的韵母,称为齐齿呼,如天,机 中的ian 和i。
- 7.
齿列释义:⒈齐齿并列。多用于人。《史记·陈杞世家》:“滕、薛、騶,夏、殷、周 之閒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司马贞 索隐:“然三国微小,春秋 时亦预会盟,盖史缺无可叙列也。”《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姦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 之徒,犹復齿列。”颜师古 注:“身为罪恶,尚復与良善之人齐齿并列。”宋 叶适《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初,同县 陈君举,声价喧踊,老旧莫敢齿列。”明 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谓文章不得与节义齿列,则又未尝不投翰兴嘆也。”⒉依年龄大小排的位次。明 刘元卿《贤奕编·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