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识大体 不识大体的意思
shí

不识大体

简体不识大体
繁体不識大體
拼音bù shí dà tǐ
注音ㄅㄨˋ ㄕˊ ㄉㄚˋ ㄊㄧˇ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基本含义

形容人不懂得大局,只看到局部,缺乏全面的认识和判断力。

不识大体的意思

不识大体 [bù shí dà tǐ]

1. 不懂大道理。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

不识大体 引证解释

⒈ 不懂大道理。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尝献 世祖 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餘,其不识大体如此。”
《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⒉ 引申为没有全局观念。

毛泽东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国语词典

不识大体 [bù shí dà tǐ]

⒈ 大体,指重要的道理。不识大体指缺少远见,只计较细节,而无法掌握最重要的道理。也作「不知大体」。

《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余,其不识大体如此。」
《旧唐书·卷五〇·刑法志》:「臣以至愚,不识大体。」

顾全大局


不识大体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目光如豆释义:眼光像豆子那么小。形容见识短浅。
    • 2.
      鼠目寸光释义: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不识大体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顾全大局释义: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不识大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知大体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同“不识大体”。
    • 2.
      儿女子语释义: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宋史·宗泽传》:“汝爲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
    • 3.
      妇人之仁释义: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 4.
      小廉曲谨释义: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 5.
      小行释义:⒈不识大体的行为。《庄子·缮性》:“小识伤德,小行伤道。”⒉指小处的操守,犹小节。《汉书·贾谊传》:“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託於乡党。”宋 李清臣《明责》:“拔一夫而加之万众之上,以为将帅,非求其循法而不失小行,将任之以安危胜负之责也。”⒊旧时的一种礼制。曹郎以下的官员代表天子谒陵,并督促陵官葺治陵园,谓之小行。《南齐书·武帝纪》:“夏四月乙亥,有司奏‘旧格一年两过行陵,三月十五日曹郎以下小行。’”⒋行者的谦称。《宣和遗事》前集:“徽宗 出黄榜召人退水,见一行童将榜收了,有看榜大使即时同行童来城
    • 6.
      庸琐释义:⒈庸下不识大体。⒉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
    • 7.
      忧悸释义:忧惧而心惊胆战。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舒焕 尧文,东坡公 客,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 8.
      有眼如盲释义:虽有眼睛,如同瞎子。 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 9.
      称柴而爨释义: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 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

不识大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知大体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同“不识大体”。
    • 2.
      儿女子语释义: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宋史·宗泽传》:“汝爲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
    • 3.
      妇人之仁释义: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 4.
      小廉曲谨释义: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 5.
      小行释义:⒈不识大体的行为。《庄子·缮性》:“小识伤德,小行伤道。”⒉指小处的操守,犹小节。《汉书·贾谊传》:“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託於乡党。”宋 李清臣《明责》:“拔一夫而加之万众之上,以为将帅,非求其循法而不失小行,将任之以安危胜负之责也。”⒊旧时的一种礼制。曹郎以下的官员代表天子谒陵,并督促陵官葺治陵园,谓之小行。《南齐书·武帝纪》:“夏四月乙亥,有司奏‘旧格一年两过行陵,三月十五日曹郎以下小行。’”⒋行者的谦称。《宣和遗事》前集:“徽宗 出黄榜召人退水,见一行童将榜收了,有看榜大使即时同行童来城
    • 6.
      庸琐释义:⒈庸下不识大体。⒉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
    • 7.
      忧悸释义:忧惧而心惊胆战。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舒焕 尧文,东坡公 客,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 8.
      有眼如盲释义:虽有眼睛,如同瞎子。 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 9.
      称柴而爨释义: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 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

不识大体造句

1.为了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大家乱轰轰的,太不识大体了!

2.读了那么多书,怎能说出这般不识大体的话来。

3.不识大体的人会吃亏的。

4.为了组里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全厂都知道,也未免太不识大体了。

5.性格决定命运啊,以后众叛亲离,遗臭万年,虽说冤了点,可是和他这不识大体的性格大概也有莫大的关系。

6.他很不识大体,经常在宴席上喧宾夺主。

不识大体是什么意思 不识大体读音 怎么读 不识大体,拼音是bù shí dà tǐ,不识大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识大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