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旗旛 旗旛的意思
fān

旗旛

简体旗旛
繁体
拼音qí fān
注音ㄑㄧˊ ㄈ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fān, ◎ 同“幡”。

基本含义

指旗帜、旌旗,也用来比喻势力强大的一方。

旗旛的意思

旗旛 [qí fān]

1. 亦作“旗幡”。

3. 旌旗。

旗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旗幡”。旌旗。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百里旗幡衝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旛。”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帜。”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有各色旗旛招展,上书‘克服 秦 军’‘解救 邯郸 ’等字。”


国语词典

旗旛 [qí fān]

⒈ 旗帜。

《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帜。」


旗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功布释义:⒈古代丧礼中用以迎神之布。 其制,用三尺长的白布悬于竿首,略似旗旛。因丧服斩衰、齐衰用粗麻布,此布则经过加工,比较细白,故称功布。⒉用以引柩。
    • 2.
      大航释义:⒈即 朱雀航。 东晋 南朝 建康 城南的浮桥,正对 朱雀门。亦称 大桁。《陈书·高祖纪上》:“高祖 遣 周文育 屯 方山,徐度 顿 马牧,杜稜 顿 大航 南。”参见“大桁”。⒉大船。《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己未,全贇 独乘大航,高十餘重,上建大将旗旛。”
    • 3.
      旗幡释义:见“旗旛”。
    • 4.
      结队释义:排成队伍。《宋史·兵志九》:“结队并依 李靖 法,三人为一小队,九人为一中队。”清 程麟《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復举首西望,卤簿威严,旗旛锦簇,有众仙结队而出。”郭沫若《长春集·五一节天安门之夜》:“想到这儿来扭一扭秧歌,和年青的同志们结队成群。”
    • 5.
      铃旛释义:铜铃和旗旛。古代常并用于园中,以驱雀护花。
    • 6.
      青节释义:⒈道教的青色旗旛。⒉指竹子。

旗旛(qif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旗旛是什么意思 旗旛读音 怎么读 旗旛,拼音是qí fān,旗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旗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