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海马 海马的意思
hǎi

海马

简体海马
繁体海馬
拼音hǎi mǎ
注音ㄏㄞˇ ㄇ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ǎi,(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组词】: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2) 用于湖泊名称。【组词】:青海。中南海。(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组词】: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组词】:人山人海。火海。(5) 漫无目标地。【组词】:海骂。海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组词】:海棠。(7) 特指中国上海。【组词】:海派。(8) 姓。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基本含义

海马是指在海中游动的马,比喻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行动。

海马的意思

海马 [hǎi mǎ]

1. 又称“龙落子”。鱼纲,海龙科。头部弯曲,与躯干成直角,身体被角质环所包裹,很像披甲的战马,故名。行动缓慢,以浮游甲壳类为食。中国沿海都有,可用作中药。

3. 哺乳纲,鳍足目,海马科。头圆,嘴阔。上犬齿长而发达,犹如象牙,用来掘食贝类和抵御敌害。常成群栖息在浮冰或海岸附近。肉和脂肪可食用,牙是雕刻材料。

海马 引证解释

⒈ 海里的小型鱼类。头似马头,故名。也称龙落子,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海马》﹝集解﹞引 陈藏器 曰:“海马出 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海马》﹝集解﹞引《圣济总录》:“海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
明 徐元 《八义记·权作熊掌》:“更有海虾海羓,海里出的海马。”

⒉ 海象的别称。参见“海象”。

⒊ 指青蛙。

《中国谚语资料·农谚》:“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把衣袒,九九八十一,海马跳出青水泥。”


国语词典

海马 [hǎi mǎ]

⒈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生活于海中,直立游动。头像小马,尾巴似象鼻,嘴呈管状。全身包在骨质的环节所形成的硬壳中,尾巴能蜷曲卷物。雄性海马尾部腹面有一孵卵囊,长三、四寸,雌海马产卵于其中,以孵育小海马。在中药里,晒干的海马可当强壮剂。


海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牵释义:表数量。 用于牛、羊、猪等牲畜。《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海马 周三 当下大喜,便吩咐在山寨里备了一只大猪,一牵肥羊,一大罈酒。”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杜预 注:“牵谓牛、羊、豕。”孔颖达 疏:“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也。”
    • 2.
      水马释义:⒈古代传说中一种生在水中的怪兽。《山海经·北山经》:“﹝ 求如之山 ﹞ 滑水 出焉……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神霄宫》:“泥牛吼月空长叹,水马嘶风漫可怜。”⒉水黾的一种。身褐色,腹白色,两鬓,四足;常逆流疾步,轻快如飞。俗称水划虫。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四十韵》:“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檣乌。”仇兆鳌 注:“﹝水马﹞盖虾虫之类。”宋 韩琦《凉榭池上》诗:“游鳞惊触緑荷香,水马成羣股脚长。”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水黾》。⒊海马的别名。见《本
    • 3.
      海马槽释义:海马结构包括海马、齿状回、下托及海马残件。
    • 4.
      禽兽葡萄镜释义:古代铜镜。又名海马葡萄镜,背纹系高浮雕,纹饰以葡萄纹和各种鸟兽虫蝶为主,造型生动,装饰趣味极浓。流行于 唐 代。
    • 5.
      红巾军释义:⒈南宋初北方人民抗金武装。 1127年建立。以头裹红巾为标志。先后活动在河北、山西、陕西一带。⒉元末农民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由韩山童、刘福通等领导。韩山童牺牲后,刘福通继续领导战斗,自山东向河南进击,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各地响应的,安徽有郭子兴,湘汉间有孟海马,湖北有徐寿辉等。⒊即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军。
    • 6.
      胜负兵家之常释义: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上曰:‘胜负兵家之常……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邪!’”《水浒传》第五五回:“宋江 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吴用 劝道:‘哥哥休忧,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挂心。’”清 洪昇《长生殿·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海马周三 讲得是,不怕 十三妹 刀断钢鞭……把我打倒在地,那是‘胜败兵家之常’。”
    • 7.
      补服释义: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 明 洪武 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清 昭槤《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
    • 8.
      象马释义:⒈象和马,后常指骑乘。⒉指海象与海马。
    • 9.
      青绶释义:⒈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汉书·舆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刘昭 注:“﹝青綬,﹞一号青緺綬。”唐 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身在絳纱传六艺,腰悬青綬亚三台。”明 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清 方文《送杜于皇北上廷试》诗:“旧交强半拖青綬,政府谁当坏白麻。”⒉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
    • 10.
      马岙释义:定海马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海马(haim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海马是什么意思 海马读音 怎么读 海马,拼音是hǎi mǎ,海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海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