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寂 [cén jì]
1. 高而静;清冷。
例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英[silent;]
岑寂 引证解释
⒈ 高而静。亦泛指寂静。
引《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李善 注:“岑寂,犹高静也。”
唐 杜甫 《树间》诗:“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只偶尔有一两发炮弹咝咝地叫着落在山顶。”
⒉ 寂寞,孤独冷清。
引唐 唐彦谦 《樊登见寄》诗之三:“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明 刘基 《别绍兴诸公》诗:“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媪勿惧,妾之孤,亦犹媪也。我爱媪洁,故相就,两免岑寂,固不佳耶?”
鲁迅 《而已集·通信》:“《语丝》我仍旧爱看,还是他能够破破我的岑寂。”
国语词典
岑寂 [cén jì]
⒈ 寂静。
引《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宋·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词:「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近冷静
岑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安静释义:⒈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病房里很安静。⒉安稳平静:孩子睡得很安静。过了几年安静生活。
- 2.
冷静释义:⒈人少而寂静:夜深了,街上很冷静。⒉沉着,不感情用事:在危急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 3.
寂静释义:没有声音;很静:寂静无声。
- 4.
沉寂释义:⒈十分寂静:沉寂的深夜。⒉消息全无:音信沉寂。
- 5.
冷清释义:冷静而凄凉:冷冷清清。 冷清的深夜。后山游人少,显得很冷清。
- 6.
清静释义:(环境)安静;不嘈杂:我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谈谈。
岑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岑寂释义:寂静;寂寞:岑寂无声。
- 2.
房帏释义:亦作“房闈”。寝室;闺房。亦借指夫妻间的情爱。《明史·申佳胤传》:“死於疾,死於利,死於刑戮,於房幃,於鬭战,均死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幃事。”《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夫人割房闈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妾所以乐得良人者,非不能甘岑寂也……挂名君籍,当为君奉事老母,作内纪纲。若房闈之乐,请与别人探讨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房幃秘地,男女幽期,曖昧难明,嫌疑易起。”
- 3.
森寂释义:幽深岑寂。
- 4.
森森释义:⒈形容树木茂盛繁密:松柏森森。 ⒉形容阴森岑寂:阴森森。
- 5.
淹润释义:⒈温和,客气;和气,和顺。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若是俺哥哥一一从头问,看我数説你一会无淹润。”明 沉璟《义侠记·萌奸》:“你忒殷勤,不在他簷下低头,打得好,打你个不淹润。”⒉妩媚,丰润。元 刘庭信《粉蝶儿·美色》套曲:“他比那海棠花更多淹润。”明 贾仲名《金安寿》第二折:“你覰花枝般淹润妖嬈,我更笋条般风流年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更餘兀守岑寂,何来俏脸添悲慽!添悲慽,向时淹润,这番浪籍。”清 洪昇《长生殿·褉游》:“粧扮新,添淹润
- 6.
满岁释义:⒈一年,整年。 汉 王充《论衡·气寿》:“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儿,夭命而伤。使实不枯,亦至满岁,使儿不伤,亦至百年。”唐 杜甫《树间》诗:“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唐 李翱《疏改税法》:“一年水旱,百姓菜色,家无满岁之食,况有三年之蓄乎?”宋 陈师道《别乡旧》诗:“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⒉任职期满。《汉书·尹翁归传》:“以高等入守 右扶风,满岁为真。”唐 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职劳可举,德懋宜升,不俟踰时,寧拘满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三年》
- 7.
破闷释义:排除烦闷。宋 苏轼《再和李杞寺丞》:“作诗虽未造藩閾,破闷岂不贤樗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五通》:“女曰:‘岑寂之中,得此痴情人为君破闷,妾自谓不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我在 上海 动身的时候,恐怕船上寂寞,没有人谈天,便买了几部小説,预备破闷的。”
- 8.
秋堂释义:⒈秋日的厅堂。常以指书生攻读课业之所。唐 王建《送司空神童》诗:“秋堂白髮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唐 元稹《含风夕》诗:“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唐 李绅《南梁行》:“故篋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唐 聂夷中《秋夕》诗:“日往无復见,秋堂暮仍学。”⒉十国 时 王审知 割据称帝,国号 闽,每年开科取明经进士,称为秋堂。见《宋史·世家传六·留从效》。
- 9.
遮莫释义:⒈亦作“遮末”。 尽管;任凭。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宋 苏轼《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元 范康《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叶叶《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⒉不论;不管。宋 杨万里《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元 曹德《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 10.
鼓词释义:亦作“鼓辞”。 曲艺的一种。明 清 时流行于我国北方。清 贾凫西 作有《木皮散人鼓词》一说鼓词即鼓书,为大鼓的旧称。也有人认为,鼓词即 元 明 间流行的词话,或系词话的直接发展。现在则多指各种大鼓的唱词脚本。震钧《天咫偶闻·外城西》:“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剙於八旂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徐珂《清稗类钞·音乐·鼓词》:“唱鼓词者,小鼓一具,配以三絃。二人唱书,谓之鼓儿词。亦有仅一人者,京 津 有之。大家妇女无事,輒召之使唱,以遣岑寂。”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明 清 两